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银行资讯 > 正文
中国每年有1000万张银行卡被遗忘在ATM机
money.fjnet.cn 2013-03-12 10:19   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图为:光大银行ATM机取款方式为先吐卡,再出钞

在ATM机上取款后忘了拔卡,卡中金额被盗取万余元,储户状告银行,被法院驳回。2月27日,这起由ATM机取款遗忘银行卡引起的案件,在广州一审宣判。每年,国内有上千万张(次)银行卡因取款人粗心,被取款机吞掉。现在,有银行下决心解决这个麻烦,办法是:调整程序,先吐卡,再出钞。

记者体验:ATM机先出卡再出钞

“这里的机器怎么和其他银行不一样?”上周,在武汉洪山街道口光大银行网点,储户张彤在ATM机上取钱时觉得有点“不对劲”:一般都是所有的指令完成了,钱从出钞口出来后,最后取卡离开。但他取款时,机器提示先退卡再出钞。

“一开始我以为取款机被人做了手脚,打客服电话得知,这种做法是银行特意的。”张彤说。

记者在该处体验了一次新的取款方式:升级后的ATM设备通过提示引导客户操作。在取款过程中,屏幕中央都有文字提示,客户确定取款金额后,选择“取款后结束交易”,就有语音提示“卡已退出,请先取卡,再为您出钞”。

如果客户未能及时取回卡片或钞票,ATM将在超过设定时限后将卡片或钞票自动收回。如果客户要取多笔款项,只要选择“取款后继续交易”即可,无需重复插卡。

“我们分行所属的100多台ATM机,已全部按新程序操作。”昨日,光大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说。这一调整是从去年开始的,几个月内,这家银行完成了其对全国范围内的自助设备取款流程升级,成为国内首家推出“先吐卡,后出钞”的银行。

监控中心:吞卡导致的紧急呼叫骤降

光大银行总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李坚说,对于银行自助设备吞卡问题,光大银行进行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和客户行为分析,结论是:绝大多数的吞卡是在取款后发生的。

“一个星期可能有一两次吞卡的呼叫。”在光大银行武汉分行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说。这个监控中心24小时对光大银行在武汉的100多台自助设备进行监控,值班人员的任务就是处理由吞卡等原因带来的紧急呼叫。该工作人员说,程序升级后,紧急呼叫解决吞卡问题的已经非常少了。

据光大银行总行科技部的测算,取款流程升级后,客户取款后忘记拿卡造成的吞卡量降低了90%。

据介绍,该行2011年曾在海口、成都、沈阳三个城市的17个网点做过样本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程序调整后,没有发生遗忘卡或者现金的情况。不过,有不到1%的受访者表示对程序的这种改变完全不能习惯。“这种更改很有必要。”对此,从英国留学回国的小柳说,在英国基本上所有的ATM机都是先吐卡,再出钞,很少发生吞卡的现象。“不知国内为何这么少。”小柳表示,他回武汉半年多,还没习惯过来。

随机采访:很多人有被吞卡的记忆

“我曾经半夜起来挂失过。”家住武昌黄鹂路的郑先生说,去年底在ATM机上取钱时,忙着接了个电话,就将卡忘在了机器上。当晚,他突然想起卡的事情,急忙电话挂失。幸运的是,虽然这张卡上有几十万元,但还好没有损失。

记者在黄鹂路一家银行网点随机访问了11人,他们均表示自己或亲友有将卡忘在ATM机的经历。“全国范围内,一年的吞卡量,在1000万人次左右。”此间银行业人士表示。

一家国外自助银行设备驻汉负责设备维护的工作人员张先生对记者说,对程序进行调整的成本不大。他表示,ATM机可以实现联网,只要总行对程序进行更新,每台设备都能实时更新。

不过,一些银行帮助粗心储户的办法也不全是调整出卡顺序,还有一些另外的尝试。比如招商银行的ATM机,每取一笔现金,继续取款时都要再输密码。正在取现的市民李小姐认为,这些办法都是为了储户资金安全,得到了不少储户的认可。

好做法为何不是全国一盘棋

记者了解到,先吐卡,再出钞的办法,并不是全国一盘棋。目前,国内除光大银行外,只有中国银行在部分网点进行了这一改变。

一家国有银行相关负责人说,不少人习惯了现有的取款方式,如果突然改变操作流程,担心会有新的问题。

采访中,还有银行人士对记者说,这种做法没有大规模铺开,与几个国有大银行网点和设备众多,全部改变流程成本巨大有关。

不过,这种说法,专业人士并不认可。“就像电脑安装一个小程序。”ATM机厂商的售后代表张先生说,这一小小调整对银行业而言,并不会耗费太多费用。

国内ATM机生产厂家“广电运通”相关人士表示,改变出钞方式的主要成本来自业务流程改造、系统的改造。

上海金融学院政法学院院长薄海豹今年2月建议,尽管市民很熟悉现有的业务流程,但总有“马大哈”用户忘了拔卡,以致财产受损,国内银行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方法,逐步将流程完全改过来。“英国、美国、意大利、瑞士等欧美国家都是采用的先吐卡后出钞的流程,不少出境旅游的人,都有这种体验。”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陈艳婷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