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17家生产企业、8家外贸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7787份——近日,深圳警方破获一起骗取进出口退税特大案件,涉案金额达12.8亿元,涉案税款达1.8亿元,刑事拘留23人。
出口退税申请要经过税务、工商、海关、外汇管理局、银行等部门层层把关,那么,骗税团伙3年来何以避开重重监管?
虚开发票7787份,骗税1.8亿元
在深圳,不少货运代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帮助有货物出口需求的公司办理出关手续,并从中赚取中介费。一些小企业不具备申请出口退税的条件,而被深圳警方逮捕的刘林峰便利用帮他们报关的机会,把货物信息转卖给骗税团伙,并从中提成。
犯罪嫌疑人刘继华是骗税团伙的头目。获取货物信息后,他便指使其控制的生产企业、外贸公司、地下钱庄进行“配货配票”,从而使真实交易信息匹配到其掌控的相应公司名下。
据刘继华交代,生产企业负责做购销合同、做账做册、虚开增值税发票,外贸公司负责做外贸合同,并通过地下钱庄完成境外资金入境、取得外汇核销单。最后,专业报税人员拿着增值税发票抵扣联、外汇核销单、海关报关单等资料去退税部门申请退税,“我们会按1美元1角3分钱的比例付钱给生产企业,以总额1%的比例给地下钱庄”。
深圳经济侦查局第六大队副队长黄炜说,2008年到2011年,以刘继华为首的犯罪团伙虚开发票遍布福建、江苏、甘肃、江西等多省,票面金额达12.8亿余元人民币,骗取国家税款1.8亿余元人民币。
作案“天衣无缝”,还是监管有漏洞?
记者调查发现,骗税团伙看似“天衣无缝”的作案手段背后,是监管的漏洞。
以服装业为例,从原材料到服装成品,需经过纱线、印染、织布、加工生产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产生相应的税种。“侦查发现,骗税团伙通常只提供了原材料纱线发票,其他生产环节的进项发票根本没有。”深圳经侦局第六大队副队长李超晔说,事实上,一些小作坊企业动辄开具上百万纱线发票,与其生产能力严重不符,“部分商品的报关出口日期甚至早于成品出库日期” 。
据李超晔介绍,每开具一类进项发票都需要支付相应税点,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为17%,如果配齐所有发票联,骗税者将无利可图。
办案人员质疑:“对于骗税团伙如此频繁、大量申请外汇核销单,造假痕迹如此明显,有关部门难道没有注意到?”
“真实货物信息流出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行业缺乏监管。”黄炜说。据刘林峰交代,他的不少老乡都在干这个,20多年也没出事,也没觉得是违法。
“只有加大货代中介监管,才能铲除骗税土壤。”民警林华栋建议,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该加大对这类中介的资质审查,规范其经营行为。
中山大学财税系主任林江教授分析说,“这些骗税行为并不高明,交易如此频繁,税务、海关只要实地走一趟就知道真伪,但3年不被捅破,这里是否有利益输送、是否涉嫌腐败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