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区贸易逆势增长
在自贸区和自由贸易园区加速发展的同时,中西部沿边地区开放也有望加快。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获悉,相关部门正在编制《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2011-2020)》,制定推进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措施,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
受外需持续低迷影响,去年我国对美国、欧盟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大幅下降,导致我国外贸增长存在较大压力,中国与俄罗斯 、东盟等沿边新兴市场的贸易却逆势保持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开始尝试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在深化沿海贸易的同时,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试图通过与周边国家比较优势的交换来加快发展,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
统计显示,1992年至2011年,沿边地区进出口总额增长约32倍。边境贸易、周边投资合作等成为沿边省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沿边省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分析人士称,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增强沿边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和发展优势,缩小与沿海和内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有利于促进开放空间逐步从沿海向沿边延伸,打造东西呼应、海陆并进的空间开发格局,促进沿海、内陆和沿边区域协调发展。
去年8月,中央决定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上此前国家已批准设立的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共同构成了我国沿边开发开放先行区。
专家表示,未来国家有望在重大项目规划上适当向边境地区倾斜,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加大对边境贸易的资金扶持力度。沿边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之后,才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升级版经济将广泛受益
分析人士称,不论自贸区、自由贸易园区还是沿边开放先行区,它们的建设发展将有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以刚刚签署的中瑞自贸区为例,“中瑞自贸区协定对于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以及食品加工业有一定利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瑞士的精密仪器以及高端制造业是其强项,机床、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得非常好,同时瑞士的食品加工业也比较发达。国内制造业等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与瑞士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高端制造领域的引进以及合作会加快中国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霍建国表示,如果单从进一步深化投资和服务业合作来看,中国的受益面将更广,中瑞自贸协定作用更大。瑞士服务业和食品加工业本身的相对优势,对弥补中国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弱点,以及提高行业标准化程度、安全质量等都有好处。
不论上海自由贸易园区还是天津自由贸易园区,其建成均将促进国内加工贸易向国际贸易技术服务转型升级。服务开放方面,将推动类似于法律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发展;金融业开放方面,将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等金融领域的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自由贸易园区建设还将推动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同时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