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各方难以舍弃单纯融资类理财产品,于是将之化整为零,打包发行含有信贷资产的组合类理财产品。
证券时报记者 张宁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公布的二季度信托业数据中,银信业务余额达到了1.61万亿元,占比43.06%,环比增长了5.23%。据记者了解,面对年末达标压力,目前银信业务结构中,上半年单纯融资类银信产品的占比大幅下降,但大多转型为组合类理财产品。
数据显示,银信合作业务规模一季度曾大幅减少,仅有1.53万亿元,但二季度则环比增长5.23%。此外,去年年末银信产品规模为1.66万亿元,而去年的峰值为2.08万亿元,相比峰值水平,今年二季度末规模下降了22.6%。
融资类理财产品之所以盛极一时,源于该产品符合参与各方利益。一般而言,先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银行以单一资金信托的方式将所募集到的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将该资金以信托贷款的形式贷给银行指定的企业。在此过程中,银行减少信贷额度压力,信托公司获取了大量通道费用,投资者则获得高收益。
此后,监管层被迫连续出台相应政策控制银信产品发行。上海某信托经理表示,在监管政策限制下,尤其面对年末达标压力——以信贷资产为主的融资类产品占银信产品在30%以内,纯粹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事实上已经走下“神坛”。除了部分近两年才成立的信托公司因资本金充裕,同时需要拼规模而发行外,原来的发行大户基本不再发此类产品。
然而,作为一个多方受益的业务模式,市场各方不会完全放弃,而是将之化整为零。取而代之的是,发行含有信贷资产的组合类理财产品。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共发行含信贷资产的组合类理财产品达1648款,占比18.34%,是纯粹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6.5倍。该类产品的主要模式依然是信托,而投资组合方式除了信贷资产外,主要是债券,小部分还包括票据和股票等。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王增武认为,组合类产品虽然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成功实现信贷资产转让,但其潜在风险值得关注:第一,原有信贷资产转让的固有风险并未能通过组合管理类产品进行有效分散;第二,降低了理财产品市场的信息透明度,较其他财富管理产品而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本身的透明度较低,组合管理类产品更是强化了这一弱势;第三,增大了监管难度,不利于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管政策。
- 2011-07-27上半年热点舆情事件揭晓 理财产品亏损成银行硬伤
- 2011-07-26银行理财产品争气 6款理财品跑赢CPI
- 2011-07-26外币理财品收益两极化 澳元理财产品一枝独秀
- 2011-07-25银行出怪招激励 卖基金奖理财产品额度
- 2011-07-253款银行理财产品未实现最高收益 2款为中行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