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欧洲央行现在必须赶快拿出有效解决方案。欧洲央行的行动则让人联想起2007年下半年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次次救助行动。当时,美国政府对房地产次贷市场采取“创可贴式”的急救措施,每次出手都能让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但因为没有全面的解决方案出台,反而招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总爆发。如今,每次欧元区国家出现债务问题,欧洲央行也采取“止血式”手段,却迟迟没有出台过一个彻底的处理方案。这次欧洲央行出手购入意大利与西班牙国债,尽管提振了市场信心,但并不是最终解决办法。过于迟缓的解决方案,只会让欧债危机的“炸弹”埋藏得更久、炸得更深。
变机制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要想彻底解决欧债危机,必须从欧元区的内部结构问题上加以解决。丁纯说,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财政与货币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实力参差不齐,但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包括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在内的成员国,形成了以高福利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远远脱离自身经济实力水平的高工资、高福利制度使得这些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但为了维持民意支持率,当权政府又不得不将政策勉强推行下去,并通过发行债券来获取施政资金,致使主权债务风险不断积累,最终酿成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的爆发还凸显欧元区内部 “拥有统一货币政策而缺失统一财政政策”的弊端。根据《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要求,欧元区成员国必须达到下列标准:一是控制政府开支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二是国债必须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下或正在快速接近这一水平,三是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三个最佳成员国上年通货膨胀率的1.5%。而事实证明仅仅依靠《稳定与增长公约》上的条款显然不足以约束各成员国财政行为。成员国往往借助欧元区央行稳定欧元的措施庇护,以低利率获得长期融资。财政与货币政策不统一的体制缺陷助长了部分成员国的财政松弛状况。
丁纯建议,现在债务危机重重的欧元区可以建立一个“等待机制”。让存在债务风险的欧元区国家待在“等待区”,但是从名义上又不等于退出欧元区,等这些国家债务状况好转了,再重新进入欧元区。同时,欧洲经济要经历一番痛苦的调整,告别过去高福利的社会制度。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吴晓求教授则说,在上轮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危机还没有完全走出来,现在还处于危机周期中。全球经济都处于一个转型期,欧洲经济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也许可以重振。
中国经济要趋利避害
处在全球化市场的中国经济,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沪深股市的连续暴跌已经说明了问题。
那么中国经济应该如何趋利避害呢?
专家表示,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已经飙升至4700亿美元。尽管中国对葡萄牙、希腊、爱尔兰等国家出口很少,对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出口可能高一点,但是出口占比最大的国家还是德国,只要德国经济没有出问题,对中国出口影响应该不会太大。不过由于欧债危机,整个欧元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会上升,这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会比较大。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则说,人民币本来给外界的预期就是要升值,随着欧债危机的恶化,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加强。因此,有关部门应留意走弱的欧元作为热钱流入中国国内,并加强资本管制控制其流入。
同时,还要提防我国外汇储备的缩水问题。他说,我国政府多次表达了对欧洲克服债务危机充满信心。这是对欧元货币的一种支持,也是作为一个友好、负责任的大国的一种表现。但是,对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外汇资产管理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 2011-08-09股市暴跌 欧债危机是祸首?
- 2011-08-09欧债没走美债又来 悲催!
- 2011-08-08欧债危机未去美评级遭降 “黑色星期一”上演
- 2011-08-08欧央行或出手购入欧债 全面落实欧元区峰会协议
投诉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