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上市公司 > 正文
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茅台发展未以破坏资源为代价
money.fjnet.cn 2012-04-01 11:04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无论是苹果电脑还是那些制作精良的世界名车,你都能在品质追求上看到类似的情节。做实业的人常有这样的愿望,要做世界上最好的产品。

这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很多亚洲企业在全球市场广受欢迎的原因。

在2011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主旨发言中,我曾这样总结,贵州茅台的崛起,是包容式发展的最好例证。

从60年前启动工业化改造时的数十吨年产量,到今天年销售额过270亿元人民币、年产茅台酒30000多吨,贵州茅台的惊人发展,并未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每年,贵州茅台都会拿出相当数额的资金,用于节能减排以及本地的环境治理和保护。至今,紧邻工厂的赤水河仍然是洁净迷人的“美酒河”。

在我的理解中,“包容”不止于此。

在发展悬殊巨大的亚洲,我们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兼顾弱小,让社会关注到更多的群体的声音?我们如何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保持对商业道德的尊重,以此打造良好、有序的商业环境?我们在总结自身成长经验的同时,又如何保有对不同文化、不同模式的敬重和好奇,让人类的经验获得广泛分享?

人们对这些观点的高度关注,是因为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企业关心的话题,更是一个涉及社会是否和谐、文化是否多元、民众是否幸福的公共议题。

和很多已经先行走向世界的亚洲企业相比,茅台的世界之路只是刚刚启程。

1975年,我进入贵州茅台酒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时,在中国人心目中已经大名鼎鼎的贵州茅台酒厂,应该算是当年世界上最为封闭的企业之一:工业化程度很低,大部分工序靠人力完成;交通不便,从那里到北京,辗转需要一周时间。

今天,同样往来北京,最快也许不过5个小时。而正在抓紧修建的高速公路,以及尚在论证中的机场项目,其建成使用将会使这里与外界的联络更加通畅。转型期中国的进步和变化,给这里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

茅台身上的变化,不仅体现于交通的改善,更体现在茅台体内的革新。从作坊到工厂,从工厂到公司,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知名品牌到中国的民族精品,这种内在的“变”,才是打造内生性成长的关键。

自第一次参与博鳌亚洲论坛这一盛会至今,贵州茅台已经连续六次参与论坛的讨论。人们希望从这里,能探寻中国企业发展的某种规律,特别是从类似茅台这样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中,来分析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秘密。无数人在为中国的未来预言,当然也包括对茅台这样的企业做趋势分析。

我们同样希望在此获得更多答案。

责任编辑:全梦吟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