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在外资流入下降的同时,中国与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呈现在公众面前。
虽然“中国制造”早已对贸易摩擦习以为常,但在今年这样的多事之年,任何不利的动向都有可能成为亚马逊(微博)流域那个扇动的蝴蝶翅膀,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因为,这很有可能意味着,在外需不振的大环境下,中国出口商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政策环境,也为全年“保十”带来不确定的风险。近期的案例包括:世贸组织专家组发布中国诉美暖水虾等反倾销措施裁决报告、美欧日就中国稀土等出口管理措施案向世贸组织提起设立专家组请求,以及美诉我电子支付世贸争端案专家组报告。
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成刚此前在一个面向业内人士的小范围座谈会上指出,5月25日,中方将涉及美国的22个案例打包上诉WTO,美方在之后必定会对中方的反映做出回应。
他提到其中的重点案例包括,美方诉中方的出版物案,已于年初经过与美方的谈判执行解决;电工刀案,将以利益补偿方式解决;此外还有出口限制案、涉及银联卡电子支付案、中方稀土出口管制案。与欧盟相关的案例则包括鞋、紧固件等。
而尤其引起这位亲历者注意的,是包括新兴产业、电信产品在内的一系列敏感产品的贸易摩擦案例。李成刚认为,最近一段时间的最新动向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贸易摩擦向这类产品转向的趋势。
最近,欧盟正不断地传达信息,要继美国之后,对中国光伏产品继续发起“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而且可能要对无线产品,包括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上的无线产品有所行动。
“假如说,欧盟真的要对中国的无线产品发起‘双反’调查,这个涉案金额可能将会成为我们既往遇到的案例中最大的。”李成刚表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昨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半年中国共遭遇了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这一类的贸易救济调查40起,同比增长了38%,涉案金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6%。这些贸易救济调查既有发达国家发起的,也有发展中国家发起的。
作为贸易风险的一个小的佐证,沈丹阳举例说,1~5月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福建分公司受理了报损案件143起,增长了30%,报损金额将近3300万美元,这也增长了一倍多。其中,欧洲市场报损53起,增长了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