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农民土地,
最复杂、最敏感、争议最大
中央的要求,是要坚守18亿亩红线。但地只有这么多,在城镇化进程中,既要按照要求严格保护耕地,同时又必须想办法去满足各个方面用地的需求,在此情形下,确实面临着土地制度多方面的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是个大任务。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提请修改土地管理办法的提案,并已经上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
怎么把握住改革的基本方向,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什么样的所有制,土地制度一定是要保护产权人的权益;但是,土地的利用必须服从政府的用地制度,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土地制度,而且土地权益人的权利及政府对土地利用管制的力量,两者之间必须对应。如果有偏颇,政府的力量过大,土地权益人的利益就要受损。
土地制度改革要把握的一条是必须保护好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如果只讲土地权益人的权利,爱怎么用就怎么用,那这个国家非出问题不可。因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土地都是有限的资源。只有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土地权利人的权利才受到保护。平衡线在哪里,要制定科学的规划。
从2003年开始,国家强调要控制征地规模。2003年,国家下达的征地指标是300多万亩,但今年已经提高到了830万亩,征地规模实际上在不断提高,但还是不够。地方领导最恼火的就是征地指标不够。于是,他们就把目光转向了农村,转向了农民的土地。这是现在最复杂、最为敏感的问题,争议也最大。
能说出来的理由很充分:第一,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浪费太严重;第二,既然征用了,农民也能得到较高的补偿;第三,农村发展成城区了,城市发展用地也来了。这看似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土地产权人的权益与国家对土地管制之间的矛盾。
2008年之后,全国各地已经在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到农村进行大规模的拆建。将农村的建筑拆了盖新房子,把农民集中起来居住,再上楼,节约出建设用地。对于农民来说,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住上新房是最好的,很多农民也是愿意的。对于政府来说,它拿到了地。现在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但节约出的新增用地,用地指标挪过来,这等于是在国家计划指标之外又新增指标。到底行不行?现在还在试点。
明明说是试点,但现在全国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自己都在搞,例如小城镇建设、新型社区建设。有一个省启动了一个大项目,拆了村庄13万亩土地,涉及百多个村庄,花了450多亿元。但这个省实际上获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增减挂钩指标只有6万亩。像这样的情况全国到底有多少,不知道,但各地现在的规模已经非常大。建设用地到底怎么办,确实是个大问题。
农民进城后必须解决的4个问题
最后是“人的城镇化”问题。
目前,中国“人的城镇化”即城镇常住人口已经占了52.6%,但户籍人口才35.3%,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如何解决差别,难度非常大。
未来城镇化加速,必须要解决如下四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就业。在就业问题上,我们必须要看清,90%以上的就业靠非公经济来解决,国有经济每年新增的就业机会非常少,因此,要让农民增收,实现真正的城镇化,就一定要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才能给农民或者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是住房。农民进城之后,不管有没有房屋产权,但至少要有一个可以常住的地方。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进城农民工住在用人单位提供寝室的占52%,住在城乡结合部农民房的占47%,自有住房只占0.7%,缴纳了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仅3%。
第三是社会保险。目前,农民工缴纳了城镇养老保险的比重是16.4%,缴纳了城镇医疗保险的比重是18.6%,缴纳了城镇工伤保险的比重是27%,缴纳了失业保险的比重是9.4%,整体的缺口很大。
第四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调研发现,区县以上分管教育的官员都非常头疼,有的地方,农民工子弟占比已经过半。现在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没有土地(建那么多学校)。而且,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怎么办?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一定要开动脑筋。过去,很多该管的事没管,现在不管不行了。
总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的成就非常大,城镇化率从1998年17.8%增长至如今的52.6%,非常了不起。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达到15亿,城镇化率达70%,30%即近4.5亿人口留在农村。在这个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怎么能把三农问题解决好,是最大的问题。
(本刊记者郭芳据陈锡文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核,标题为编者所加)
我国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
WTO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净进口额为801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2年我国进口大豆5838万吨。
美国农业部预测,2013/14年度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稻米进口国;2014年中国的大米进口量有望突破300万吨。
荷兰合作银行称,未来几年内,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2015年,中国对进口玉米的年需求量将会增至2500万吨左右。
(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