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办500张存折!”日前,因不满银行故意隐瞒真实目的要求其办理存折,杭州萧山人老傅带着几个朋友到该行“出气”。银行柜台在办理了70多张存折后,觉得老傅有意为难,且影响了银行的正常秩序,决定中止办理。(8月28日《钱江晚报》)
其实,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产生矛盾,进而采取宣泄的办法并不少见,最常见的应该是“整钱零存”。像老傅这样,要求办理一大堆存折的虽不多见,却足以引起效仿。因为,这些类似的行为,是规则允许的,并不违法。而且,客观上不必要的重复服务,可以满足惩罚的快感。同时,占用其他消费者的时间,胁持公共利益,可以倒逼银行让步,达到维权的目的。
当然,这是报复性维权的套路,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事实上不可能有真正的赢家。譬如这个案例,银行最终迫于压力,选择了妥协道歉,却不是制度的胜利,依然无法取信于消费者;而老傅虽然讨了一句道歉,却被人批评“没有公德”。
虽然我们不主张消费者采取过激行为来维护权益,但是面对银行的傲慢,我们能否有更好的选择?具体到个案,银行侵害了老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事后却无人出面解释和表示歉意。这已不是服务规范上的缺失,而是“店大欺客”思维根深蒂固。
事实上,对于银行服务一直都缺少能够形成制约的第三方机制。制约机制的缺失,更容易让消费者的维权沦为一个人的战斗。而缺少服务环境信任和畅达的第三方裁决渠道,对银行服务的不满,很容易转化为行为上的直接对抗。
一方面是规则上尚未赋予消费者与银行权益平等的地位,倒是银行在服务规则的制定上拥有垄断话语权。比如,“离柜前请仔细清点、离柜后概不负责”等不对称的免责条款,无形中放大了银行服务傲慢自大的印象。而在业务设计与服务收费领域,更是缺少了透明的制度设计。比如,多达2000项的服务收费,早成众矢之的,尽管一再清理,效果却不明显。
另一方面,银行服务谁来监督、怎么监督,也一直是个问题。在很多地方,不少消费者别说向监管部门投诉,甚至连这种念头都没有。
“怒办500张存折”,其实是无奈的选择,衬托出消费者在服务中的尴尬地位。“双输”的结果需要多维度的思考:银行应多从服务理念与管理思路上反省,强调权益的对等与沟通的平等;同时,要规范银行业的经营服务,完善规则设计和健全监督投诉,用制度给权益撑腰。(木须虫)
标签:老傅 存折 不必要 维权 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