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理财产品 > 正文
96天年化7.6%创新高 银行理财产品破6月末纪录
money.fjnet.cn 2013-12-25 10:54   来源:中国证券网    我来说两句

12月24日,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6月末创下的新记录,已经被兴业银行(601166)刷新。该行发行一款非保本的理财产品,期限仅为9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进入12月以来,随着市场资金成本持续推高,招商银行(600036)等纷纷将短期理财预期收益率推至6.5%以上。“从现在到春节前,因为资金取现流出等影响,资金成本会难以下降。”花旗环球金融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称。

屡创记录的融资成本,也引发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会“亏本赚吆喝”的担忧。国海证券(000750)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汪杰就透露,他所参与的一项调研揭示,部分理财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收益;银行为避免潜在声誉风险,向客户进行了刚性兑付。

短期产品收益再创新高

上述兴业银行产品名为“万利宝2013年第五期第28款(圣诞秒杀版2)非保本理财产品”,门槛为5万元,发行期为12月24日至25日,期限仅96天,但预期年化收益率却高达7.6%。按照兴业银行提供的数据,过往同期限产品收益率为6%、6.2%。

不仅如此,兴业银行在24日推出的2013年第49期银银平台专属X款(圣诞秒杀版)产品,期限仅43天,预期收益率也达到7.5%。另一款银银平台专属理财产品,销售期从12月20日至12月26日,期限也是43天,预期收益率同在7%的高水平。

事实上,市场在6月末首次出现大规模流动性紧张,当时民生银行(600016)、平安银行(000001)、华夏银行(600015)和建设银行等机构曾经发行少量年化收益率在7%的短期理财产品,就已被不少同业认为“太疯狂”。近半年时间后,兴业银行的上述三款产品刷新记录,创7.5%-7.6%的新高。

沈明高表示,12月底资金成本高涨,是因为今年财政支出速度比较慢,截至11月,财政在央行的存款同比增长23.7%,增速虽然较快,但是财政存款不构成基础货币,只有财政支出后才能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另外春节前,因为有资金取现流出等因素,所以资金成本难以下降。

于是,最近多家银行迅速将其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水平提升。招商银行正在发行的鼎鼎成金135号理财产品,期限7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却高达6.80%。

招商银行正在发行的鼎鼎成金138号产品,期限仅4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60%。鼎鼎成金142号产品,期限为46天,收益率也在6.60%。记者看到,招商银行的这些产品主要投向信托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等非标资产;债券资产;银行存款和资金拆借及逆回购。

国有大行也参与高收益理财产品的争夺战。中国银行正在发行的社保卡(第六期)专属理财产品,期限为9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6.2%,资金主要通过单一信托投资于银行同业存款等。

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共发行705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期限1个月至3个月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5.57%、3个月至6个月为5.67%,收益率比前一周分别继续增加16bp、14bp。比11月平均水平增长51bp、46bp。

沈明高认为,虽然最近资金成本高涨有周期性因素,但2014年仍将维持较高水平。首先信贷资源配置扭曲,更多的资金沉淀在地方政府平台、国有企业等领域,导致信贷挤出效应。其次存款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其他国家地区的经验看,市场化会推高资金成本上升2%。

“贴钱兑付”?

记者看到,相关银行并未披露上述产品资金的具体投向。一位城商行资金部人士分析,这三款理财产品应属于资金池类理财产品,如果考虑其它财务成本和托管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对应投向的基础资产收益率应该接近8%,银行才可能做到收益持平。

在标准类债券品种中,AA级的城投债能覆盖这个成本,但也是属于以短养长的操作模式,存在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另外,近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频繁高成本融资,也引发市场关于是否会亏本发行的担忧。譬如记者调查了解到,某股份制银行位于河北省的一家分行为当地某钢铁集团融资项目发行理财产品,通过期限错配的模式,以6个月短期理财资金承接5年期融资项目,银行的投行部门留存收益率超过1个百分点。

然而,由于淘汰落后产能、钢铁行业经营风险持续发酵等原因,该企业的产、销同时萎缩影响了盈利,最终导致滚动发行、对标融资项目的理财产品,自去年以来收益率远远低于预期。而该银行基于对声誉风险的考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于这款理财产品,通过垫款形式,抵补客户损失。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上述城商行人士分析,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内部需求包括发行机构对风险资产转出表的需求、流动性配置的考虑以及理财户的运作模式等,都有可能触发银行理财的融资成本过高,投向的资产收益较低,最终导致银行“贴钱”发行。

“对于大中型银行,因其业务品种多,放贷量大,即使理财产品因刚性兑付而带来负收益,亦可从其它收益中递减。”某券商分析师介绍,对于业务类型单一、衍生金融牌照较少的中小银行,能否承担较高理财成本,就很难讲。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