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乙醇等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市场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力度开始逐渐降低。相对地,多数风投公司把目光投向了跟绿色有关的小型产业。
生物燃料生产商KiOR近日公开募股筹得1.5亿美元,这是继众多可再生能源公司上市之后又一力作。过去4年,KiOR获得1.82亿美元的投资才能有今天。KiOR目前还没有盈利,未来需要3.5亿美元来将产品设施达到商业化规模。来自美国联邦政府的一笔贷款担保将承担这笔费用。虽然KiOR和某些成功发行IPO的生物燃料生产商是成功典范,但是,对于大多数风投家而言,他们目前却有意避开清洁能源公司,因为这需要投入太多。
相反,像Opwer和Hara这种做能源管理软件的公司、做电流转化模块的Transphorm公司,为锂电池提供零部件的mprius公司,由于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更易受青睐。
位于纽约的风投公司Lux Capital的经理彼得·哈伯特表示:“如果是建生物燃料厂或是太阳能厂,未来将需要数百万美元来实现技术的示范工作,而这笔资金最后可能收不回来。”
风投家目前已经学得很多经验。2008年,当油价飙升时,他们将数百万美元投入生物燃料和太阳能,但是,最后这些赌注都以失败告终。谷歌风投合伙人比尔·玛丽丝表示,虽然目前仍投资清洁技术领域,但是却对那些需要大笔资金的公司避而远之。
乙醇纤维制造商Range Fuels在2008年获得1亿美元的风投后,目前也不得不选择关门。对于不少公司而言,他们或许也将面临相同的命运。总体来看,风投公司在未来4—6年里将有意退出这些行业。因为在这个行业的部分投资已经长期陷入泥潭,风投公司目前在重新审视具体时间表。
能源研究公司Cleantech Group执行经理齐考拉表示,人们现在越来越了解新技术成熟需要很长时间。包括Miasole、Nanosolar在内的不少刚起步的太阳能公司目前都时刻准备退出。事实上,市场对于太阳能的前景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热情,主要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太阳能电池板存在产能过剩、销售价格不景气等问题。
但是也有例外,有一家公司就绝处逢生,这就是Brightsource,今年早期发行IPO,在加州的莫哈维沙漠建造了大型的太阳能热电站。有支持者认为,该公司与阿尔斯通、雪佛龙及其他重要能源公司联系紧密,这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有大公司撑腰,这就加大了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