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 滚动新闻 > 正文
夏粮收购市场冷清 "粮食银行"风险须防
www.fjsen.com 2011-07-16 14:59  娄辰 潘林青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小麦代存”红火 个中风险须防

记者采访中发现,与收购市场冷清相对应,“粮食银行”异常红火。“粮食银行”是一种新型粮食经营业态,他采取市场化运作,以吸收农民手中余粮作为“储蓄”“储户”可凭“存折”随时提取、购粮、折现。这种经营方式已出现多年,近年业务量明显增大。

姜店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经理王金江说,在他的仓库里,农户存进来的小麦有60多万斤,和公司的收购量相当。张大屯粮食购销公司有50多万斤小麦是农户存进来的,而公司收购的仅有20万斤。记者在其他多个粮食收购点和面粉厂了解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农户储存的量一般是出售量的两三倍。

刘国华、贾峰等人分析,这种粮食经营业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存取自由。“代存”时间通常为一年,其间粮权不变,农户可以随时提取存粮或兑现。二是保值增值。农民存粮后可以直接提取现金,也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随时进行结算。如果市场价格上涨,就按上涨价格结算,粮价下跌时可按照存入量兑换等值的粮油产品。三是与便民连锁店联网,兑换方便。

马文峰说,尽管这种方式有多方面好处,但由于缺乏监督和约束,其中的风险也明显增加。由于粮权关系不变,粮商不花钱就掌握了粮源,他们在市场上的经营行为,其实是拿农户的粮食在投机。一旦失败、破产,农户的利益就可能受损。

禹城市一名农民告诉记者,他们最担心企业破产。事实上确有实例,附近一家大型面粉厂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面粉厂认为价格已经到顶时,把农户的粮食都加工成面粉卖掉了,准备到价格回落时大赚一笔。结果价格继续上涨,农户按照市场价格来兑现时,面粉厂已经赔不起了。

据了解,目前开展“粮食银行”业务的主体多为个体粮贩、面粉厂,他们一般与农户订立口头合同,农户的权益只能靠企业自身实力、信誉来保障。粮食主管部门仅是审查收购商是否具备粮食经营资质,而对“粮食银行”业务缺乏管理和监督。

马文峰等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粮食经营企业的资质审查,根据企业自有资产和实力,限制企业的最高“吸储”量,并严防企业拿农户的粮食进行投机。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