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银行资讯 > 正文
银行“理财”多为变相吸储
money.fjnet.cn 2011-09-26 08:42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现象三:利用票据“转贴现”及“卖断+回购”为贷款额度腾挪空间。某些股份制银行先将票据卖断给其他机构,补充可贷款额度,再用理财产品进行回购,贷款规模就此消除。

针对以上现象,监管也越来越严。“近期央行将准备金征缴范围扩大至保证金存款,意在减少银行表外活动,弥补监管漏洞,帮助央行更有效地管理和衡量体系内真实的流动性情况。”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

信托理财隐含风险不容小觑

相较于外资行打包投资股票、债券、期权的“结构化理财产品”所具的高收益、高风险特性,中资行这一场“资金池”账面游戏的潜在风险一直未被重视。

风险一:信用风险。据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的分析,信贷类产品大部分无担保、也不保本。对于此类产品,银行只是代销,并未对其增信,万一企业出现偿付困难,风险不容小觑。

风险二:监管漏洞。尽管银监会已叫停6种违规模式,包括理财资金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高息揽存以及“银银合作”。然而近日某银行苏州分行依然在发行一款票据信托计划,1个月期的年利率为6.5%,3个月期的年利率为7%,6个月期的年利率为7.5%。

对于以上风险,一位股份制银行的资金部负责人说:“若要彻底管住银行的表外业务,最关键的还是要控制信托。”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的分析师方瑞也强调,投资者在购买中资行理财产品时要注意其投向,如果投资货币市场则风险较小,而投资信托等信贷市场的产品风险较大。

专家指出,中资银行粗放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加快产品创新,改变当前“吃利差”的同质竞争模式。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昱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