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优惠贷款用于经济基础设施
不过,中国所采取的优惠贷款援助并不被旁观者所认可。“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的诟病在于,中国优惠贷款的赠与成分较低,不承认其为对外援助而应作为商业贷款看待。既然是商业贷款,中国政府又对其存在财政贴息, 使其可以较低利率流入其他发展中国家,挤占了其他国际商业贷款的市场, 存在资本补贴之嫌。”黄梅波说。
“西方国家对中国对外援助一直都有非议,特别是非洲,各种标签都有,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加剧腐败等,但实际上,最大的分歧还在于中国的援助没有附加的政治条件,与西方的做法大相径庭,才会引起不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说道。
2008 年4 月, 欧洲议会曾出台关于中国非洲政策决议, 指责中国对非政策的目标是掠夺非洲资源并无视环境和社会标准,对非贷款威胁非洲的债务偿还能力, 不附加条件的援助抵消了欧盟在非洲良政领域内的努力。
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金玲介绍,欧美日等国家一直是非洲的主要援助方,一般都会对受援国附加政治条件。
在援助项目方面,欧盟更为倾向于将援助资金投向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而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在今年4月公布的《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2009年中国对外援助资金45.7%投向非洲,其中优惠贷款61.0%用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仅有3.2%用于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
“中国当然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着眼于援助项目对非洲经济发展的价值,而欧美则往往要求当地民主化、改善腐败,这对于目前阶段的非洲各国而言是很为难的,所以中国的援助往往更受欢迎。”贺文萍说。
两种援助方式竞争的结果是,中国在非洲的援助额快速增长,其中尤以对非援助的“安哥拉模式”最为著名。有统计数据表明,到2006年底为止,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安哥拉政府发放的贷款累计已有大约45亿美元,用于安哥拉30年内战后的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贷款原则,援建合同中至少50%以上的采购和供应必须来自中国, 包括设备、材料、技术和服务。目前中国政府已经预批了35家中国公司参加安哥拉援建项目投标,这意味着贷款的一大部分资金都回流到中国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也缓解了中国自身市场容量的压力。作为回报,中国从安哥拉每天可得到1万桶原油, 原油的价格按当天的市场价计算。
“援助不能等同于赐予,中国现在追求的是互惠互利的援助,寻求回报是正常的,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单单寄希望于援助,援助可以起铺路架桥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促进双方贸易,只有各取所需的贸易才能让双方真正地共赢。”周宝根认为,中国的援助方式反而更符合非洲国家的需求。
- 2011-12-12中入世10年对外援助1700亿 沪指成交量三年新低
- 2011-12-12胡锦涛:10年对外援助1700亿 免除债务300亿
- 2011-12-12胡锦涛:10年对外援助1700亿 免除债务300亿
- 2011-12-12入世10周年 胡锦涛:近10年中国对外援助1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