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他人信用卡绑定信息并不难
经调查发现,熊先生被盗刷信用卡上绑定的手机号码、电子邮箱以及紧急联系人等信息多次被人篡改,之后办理的同一银行的新卡同样被人修改信息。
最让熊先生感到疑惑的是,第一张信用卡被盗刷后,他在办理其他银行两张新卡时,已更换了原先的手机号码,紧急联系人也变更成了自己的同事,不法分子又是如何差点修改掉他的信息的呢?
据了解,如果要更改信用卡绑定信息,可以选择银行柜面办理和拨打客服电话办理两种途径。如果选择客服电话变更,客服工作人员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对变更者的身份信息进行确认,包括卡片主人的身份证号、家庭电话、家庭住址、信用卡还款日等;如果前往柜面进行绑定信息更改,变更人必须携带身份证和信用卡,且变更人必须是办卡者本人。
昨天,快理财记者拨打了某银行客服热线,提出想要对与信用卡绑定的电话号码和紧急联系人进行更改,客服人员只是简单地对记者的身份信息进行了确认,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和第一联系人姓名。当记者表示已不记得第一联系人姓名时,工作人员并没有过多询问,很快就同意更改电话号码。
值得注意的是,在更改信息的整个过程中,银行并不需要申请人提供原先绑定的相关信息,对拨打的电话也没有任何限定。这样一来,不法分子只要拿到信用卡卡号、身份证号、基本家庭情况就能完成对他人信用卡绑定信息更改。
熊先生表示,被盗刷的1万多元均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刷卡消费,其中5000元在支付宝上购买了手机话费,另外5000多元在财付通上购买了苹果手机和相机零配件。
立案办理此案件的警官透露,此案的嫌疑人在窃取熊先生的信用卡信息后,通过国内一些网站的快捷支付平台和海外购物网站不需要输入密码这一特性,轻而易举地盗刷了信用卡。
基于互联网的金融犯罪快速增长
在取款机附近安装微型摄像机,将采集器装在ATM机的插口处,不法分子把采集到的信息复制后就能制造出一张新卡然后盗刷卡内金额。这是传统的信用卡盗刷模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兴起,基于互联网的金融犯罪也跟着快速增长,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越来越隐蔽,令人防不胜防。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2)》显示,2012年,我国信用卡互联网欺诈损失金额高达1143.9万元,同比增长96.82%,整体损失增逾九成,正迅速成为信用卡欺诈风险的主要类型。
杭州市下城区经济犯罪侦查大队的张警官表示,从欺诈类型来看,居信用卡欺诈前五位的分别是伪卡、虚假申请、互联网欺诈、失窃卡和未达卡。其中,虚假申请欺诈案件占比有所下降,不过与之相对的,却是互联网欺诈报案数量的显著增长。
新型的盗取银行账户的手法有哪些?消费者如何防范?选择哪些银行的卡安全会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