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预期下“超短”产品有未来
近日,超短期理财产品被“绝迹”、“蒸发”等字眼包围。但是,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原因在于超短期理财产品仍然有着不可小视的市场需求。此类产品特别适合那些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比较高的投资者。比如,中行的“7天自动滚续”和“周末理财”是比较经典的短期理财产品。股市震荡,一些投资者留出一定的空仓以控制风险。对于这部分暂时不用的资金,投资者也希望能充分利用,而又不影响股票交易,“周末理财”因为在时间上与股市的巧妙衔接,比较适合这类投资者。
中行内部的一位人士认为,这两款产品完全是为了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运作至今已经很成熟。目前,没有听说要叫停的信息。
实际上,监管部门关注的是产品背后的风险。相对于商业银行前台的产品销售,监管部门更关心的是其中后台运作。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采取“资产池”模式运作理财业务,无法实现资金和资产的一一对应,无法实现单个产品的风险控制和价值核算。同时,在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包括超短期理财产品在内的产品还可能变为银行的存款吸纳工具。
普益财富8月26日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周报称,从新发产品情况来看,超短期产品数量正在逐步减少,收益也大幅回落。不过,由于8月16日央票发行利率的上行出乎市场意料,重新点燃了市场的加息预期。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还是应该主要关注短期理财产品。
的确,记者实地调查也了解到,现存的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经较今年6月有明显降低。年化收益率的高低与各银行的资金运作相关,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资金面的变化。目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相对6月底时已明显降低。
目前,监管部门除了对银行进行季末、月末存贷比考核外,还要进行日均存贷比考核。可以说,不仅年中,平时银行的存款压力也不小。而理财产品在募集期或到期后可以形成短期的存款沉淀。商业银行会看重这一点。应该说,未来银行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内在动力仍然存在。对于其中乱象,监管层也会加强监管和规范。
对于超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者不能只看预期年化收益率,还需要特别关注产品的申购、赎回费率、产品期限以及资金到账的时间。这些都将决定最后的收益率。当然,进行这种短期投资,还需要关注加息的时点,以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 2011-09-05 银监会放行民生银行再融资
- 2011-09-03民生银行再融资获银监会批准
- 2011-09-02银监会规范信托产品销售 第三方暂无缘代销牌照
- 2011-09-01民生银行发A股可转债及增发H股获银监会批准
- 2011-09-01民生银行定增215亿再融资方案获银监会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