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中国香港等成熟股市,一旦市场低迷,新股便很少发行。而内地股市,在当前市道极度低迷之际,新股发行竟然逆市而上。出现如此怪现象,根源在于A股扭曲的股权文化。
近来,在股市同样步步走低中,A股和港股市场的IPO表现迥异。一方面,香港市场不少原定于近期发行的H股暂停或延迟招股计划;另一方面,A股市场不仅一周安排数只小盘股发行,而且连大盘股也集中发行。内地投资者不禁要问:为何A股不能学学H股呢?
H股发行顺应市场
全球股市风暴中,港股未能幸免。市况低迷,不少新股发行暂停或延迟,在发行价格或发行规模上也进行了下调。
徐工机械原计划于9月19日IPO,拟募资不超过156亿港元,用于提升产能、增扩服务和销售网络、发展金融租赁业务、购买设备及加强研究能力等。但由于市场不佳因素,公司决定将IPO的发售开始时间推迟至9月26日,上市日期定为10月12日。虽然其坚持在9月26日正式路演,但有媒体报道,公司削减在港首次公开招股规模至10亿美元,原计划则为15亿美元,募资规模将缩减到约78亿~93.6亿港元。
随后,三一重工宣布,由于市况波动,暂时搁置筹资规模259.7亿港元的H股IPO。据原计划,公司此次IPO的股票发行数量为13.4亿股,发行指导价区间为16.13~19.38港元;从9月19日开始接受机构投资者申购,面向散户的发售原定9月21日开始,上市日期原为10月3日。与此同时,三一重工的上市日期也延后,以便给机构投资者更多时间进行申购。而面向散户发售开始的新日期尚未确定,新的上市时间表也未定。
只有中信证券逆市而上。公司于9月22日至27日公开招股,其首日招股即碰上市场大跌,认购反应自然不理想。据8家券商统计,截至26日,共为中信证券IPO借出240万港元的保证金融资,相当于公开发售额度不足1%。这意味着散户的认购反应一般,公开发售方面远未达标。不过,中信证券在国际配售已获超额数倍认购下,确保了股票能于10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不过,消息称,本次H股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12.84港元至15.20港元,由于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最终下调了发行价格,将以每股13.3元的下限水平定价。
事实上,由于市道不好,香港IPO持续冷淡,A股公司在香港市场融资并非一帆风顺。此前就有光大银行拟集资300亿港元的H股招股原定于7月份完成,但市况低迷令其上市日期不断推迟,至今仍没有一个时间表。对此,有香港证券分析师认为,在上市时间窗口不算太好的情况下,光大银行选择放慢H股上市脚步,其实是非常理性的决定,因为只有定价合理,才会受到买方市场的青睐,而上市后股价表现好更是有利于企业形象。
A股发行逆市而上
与H股IPO相比,A股的IPO就显得不顾大盘死活了。
9月27日,中国水电如期进行网上申购,又一个大盘股在投资者的口诛笔伐中顺利完成了IPO。最让投资者感到不解的是,以往管理层在弱市中发行大盘股都会考虑投资者的感受,采取一些“补偿性”的措施,如在大盘股IPO前后暂停其他新股的发行,以免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或者直接放出实质“利好”,助市场回暖,为大盘股的顺利发行保驾护航。
但这一次却有很大不同。中国水电发行前后,非但没有利好出现,其他新股发行也没有暂停(当日就有3只新股同时发行)。更让投资者感到绝望的是,中国水电之后就是陕煤集团IPO,发行规模仅次于中国水电。本以为大盘股IPO将告一段落,不曾想,更大的IPO项目横空出世——中交股份,并将刷新中国水电的筹资纪录——不超过200亿元,成为年内最大的IPO。与此同时,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新股发行也不停歇,国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就将有两家公司发行,分别是永大集团和紫光华宇。
截至9月27日,在今年182个交易日中,A股发行上市的新股达到229家,平均每天上市超过1.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