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马蔚华再度力挽狂澜
在招行25年的发展轨迹中,马蔚华自1999年出任行长以来的13年中,招行才爆发了举得创造力和高成长性,是招行获得了“中国最成功的零售银行”美誉。如今花甲之年、2013年又将退休的马蔚华,这次能否带领招行走出危机?
2009年的力挽狂澜
其实,早在2008年9月之后的降息周期中,招行就暴露了弱点。零售银行的特点是活期存款占比较大,而在当时人民币利率管理政策下,活期存款利率的变化频率和变化基点均小于其它存贷款利率,因此,在加息环境下,招商银行的利润可观,而在降息环境下,招行的净息差缩水更大。
果然在2009年招行业绩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13.48%;净利差从上年的3.24%下降为2.15%。招商银行由此成为当年的上市商业银行中唯一盈利倒退的银行。尽管如此,当时招行的股票不跌反而上涨了30%。
2008年后,许多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是政府平台,而招行相对少。尽管这样一来招行的利息收入就少了,但发展却更健康。现在随着地方融资平台借贷的风险越来越大,招行压力却相对较小。
截至2011年,招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114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10亿。而同期工、建、农、中四大行平台贷款余额分别为6800亿、4298亿、3997亿、3949亿。对比之下,招行的地方平台贷属于较低水平。
业务转型非一人之力可达
早在2004年招行的第一次转型之时,招行就提出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现在,马蔚华更强调会为小微企业服务。这是内涵集约式发展的典型,因为同样的资本消耗,小微企业有更高的回报。从国际上看,汇丰、花旗、富国、渣打等银行在小微企业上都是利率上浮。
显然像当年的发展零售模式一样,如今的发展小微企业业务,招商银行同样需要复杂的组织结构、流程改造和理念更新。目前,招商银行正在进行试点:由分行层级为大中型企业服务,而所有的支行网点主做零售和小微企业。
然而,马蔚华的这一任期很可能将于2013年届满,他还有多少时间来完成这些改造和更新,值得关注。另外,小微贷做得最好的民生银行,被公认为体制、决策机制比招行更灵活。当商业向纵深创新时,仅靠一个行长的力量是不够的。
结语
面对一路下跌的股价和悲观前景预期,招行能否走出危机还有待市场的检验。而一手打造出中国最成功的零售银行的马蔚华,花甲之年欲以强化“危机意识”的方式推动招行再次转型,他能跑赢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