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全”
老路存疑
保险是以大数法则为经营基础的,要求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散,而地方保险公司的经营局限于一个区域,且股东多为本地股东,业务风险类似程度较高,区域风险过于集中
经济下滑,使得实业公司在主业低迷的情况下,对保险业充满了憧憬。然而,目前保险市场的竞争态势及盈利环境,与早些年的情况已不能同日而语。过去那套“大而全”的盈利模式,如今能否受用也成疑问。
翻看正在筹建的地方系保险公司的股东架构,多达近千家的出资股东中,虽然多数是当地大型国企及上市公司,其中有些股东曾有投资银行或信托的经验,但涉足保险业基本都是头一遭。
他们投资保险公司的初衷或许各有不同,但都可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如何找准定位,在竞争主体加速扩容的背景下,实现持续盈利。相较于对千亿资本投“保”冲动的议论,业内更为关注这些地方保险新军未来的出路。
绝大多数的地方保险公司在设立之初便已雄心勃勃,三至五年内成立保险集团、期间引入战略投资者、十年内实现IPO等这样的“口号”,喊得响亮。为此,他们不惜出重金从老牌保险公司挖高管挖团队,照搬照套同行的那一套“规模至上”的管理及销售思路。
但现实的大环境,恐怕要让这些充满豪情壮志的股东们失望了。为了防止机构短时间内盲目扩张,保监会在批筹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时,均对其做出“开业后的两年内只能在注册地所在省开展业务,两年后根据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业务发展状况和人才储备情况,逐步在外省开展业务”的规定。
两年“过渡期”过后,获得全国性执照是否还有门槛?从目前的监管基调来看,也存难度。
保监会领导曾公开放言,当前,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保险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妨碍了保险市场的健康运行。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新设保险公司都是全国性牌照;部分新保险公司只是对原有市场主体的简单复制和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等。
对此,一位保险行业的老专家深有感触。他形象地将中国保险市场比作是一座待挖的金矿。“露天矿、浅层矿已经被开发得比较充分,现在进场开矿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在此背景下,是否选准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将关系到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未来的成败。”
他说,老牌大型保险公司好比是大型超市,全国布局已经完成。对于新设立的地方保险公司来说,不宜与那些大型超市正面交手,不可盲目地跟从老牌保险公司综合化、集团化的老路。而应寻找细分市场,比如开专业店、奢侈品店、玩具店、饰品店等。
事实上,不少正在筹备的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再走老路”。如总部设于重庆的三峡人寿就将经营定位在各类大型国家重点工程中涉及移民的保险市场;华海财险则是以海洋保险为主要特色,以服务海洋经济为主要方向,建成我国首家海洋类专业性财产保险公司。
对于目前保险业的“地方冲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的观点是,从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公司的角度考虑,应适度控制地方政府牵头组建保险公司的冲动。
支撑他这个观点的重要论据是:“保险是以大数法则为经营基础的,要求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散,而地方保险公司的经营局限于一个区域,且股东多为本地股东,业务风险类似程度较高,区域风险过于集中。一旦区域性灾害出现,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的成立较难真正发挥风险分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