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上周重启正回购操作,央行26日再次进行正回购操作,向市场清晰地释放出“不会过度宽松”的政策信号。
所谓正回购,即央行向银行发行票据回笼资金。根据央行公告,央行昨日小幅正回购50亿元,并暂停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和正回购刚好相反,是央行向市场注资的操作。
在市场人士看来,央行连续第三次,而且是地量正回购操作,释放出的信号意义值得关注,即央行希望对流动性宽松的预期进行微调;预计下一步央行将观望经济复苏和通胀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收紧,而货币政策宽松时代已基本告一段落。
央行上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单周净回笼资金9100亿元,创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单周资金净回笼记录。
有银行向央行“哭穷”未果
根据公告,央行昨日以利率招标的形式开展了50亿元28天期的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75%,与上期持平。
值得关注的是,据新华社报道,本周公开市场上,无央票和正回购到期,同时也没有逆回购到期。而且,按照惯例,25日各大银行应该刚刚交过了每月例行的补缴准备金,市场流动性已有趋紧现象。此时央行选择地量正回购,耐人寻味。
新华海外财经援引一驻北京的大型银行交易员的话直言,这是央行再向市场释放收紧流动性的信号。
从市场反应看,市场似乎已经第一时间收到了央行的“信号”。代表市场流动性情况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昨日全线飙涨,其中隔夜Shibor大涨130.4个基点至3.69%,已经超越春节前一周央行进行天量逆回购时最高的3.6463%,7天期Shibor上涨50个基点至3.811%,1月期Shibor上涨113.37个基点至4.4050%。
“钱紧,借不到。长期的倒有,比如说一个月(或以上)的,但大家都不爱拿。” 华南一银行交易员在接受路透采访时称,“有银行因流动性紧张向央行‘哭穷’求援,但未有结果。”
“不仅仅是正回购”
央行不仅仅在公开市场通过正回购收紧政策。
早报记者昨日注意到申银万国的一篇最新研报。该研报透露,其草根调研结果显示,央行对信贷投放进行了窗口指导,下调2月全行业新增信贷预测至7500亿元。
“预计四大行本周信贷投放(截至2月24日)较2月17日下降400亿元,信贷投放规模达2070亿元,贷款负增长的原因是央行对信贷投放进行了窗口指导,另外存款增长不达预期也是重要原因。”申银万国说。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截至2月17日工农中建四大行新增贷款就已经高达2500亿元,已经超过去年2月全月1800亿元的信贷规模。其中,2月份的前三天,四大行的新增贷款就已经达到了1900亿元。
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07亿元,重回1万亿元大关,当时就让市场倍感担忧流动性是否过度宽松。
政策宽松空间已关闭
“央行的目的还是旨在调节流动性状况,并不代表政策的收紧。短期来看,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等数量型工具的可能性很小。”对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分析。
“今年央行对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目标很可能定在13%,而此前公布的1月M2已经达到了15.9%,年度目标与月度数值之间已经出现明显偏离,而年初的M2数据过高意味着既定目标可能无法实现,也是央行适当回收流动性的原因之一。”连平说。
不过,部分专家观点则更加鲜明。他们认为,由于经济正在平稳回升,且通胀率可能进一步攀升,央行在事实上已经迈出收紧政策的步伐。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一日发布的报告就指出,在依然宽松、仍在“稳增长”的基调下,公开市场操作方向突然逆转、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颁布,这与“2010年初”的状态似曾相识的一幕,无非暗示着政策继续宽松的空间已关闭,未来的政策方向将是以多快速度、以多大力度向紧回撤的问题。
针对中国经济面临过热的担忧,连平昨日表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处于回升的状态,但并不是所有的宏观数据都“一边倒”向好的一面,2月的汇丰PMI就有所下降,就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能够用来比较的数据不多,还是要等将1-2月的数据进一步观察。
不过,连平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虽然暂时看不出有经济过热的情况,但受政策推动,今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回升,投资可能出现的过快增长的情况仍需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