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经济与法 > 正文
谁来终结“加班变值班”的把戏
money.fjnet.cn 2013-05-03 09:3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五一”前一周,在上海从事行政工作的何慧接到通知,单位安排她节日值班。并且,按多年惯例,没有加班费或补休。去找领导说理,领导却振振有词:“值班是员工的义务,和加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加班变值班,一字差千金。加班费的计算是法定的,根据劳动法规定,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须分别支付两倍和三倍工资;而值班并非一个法律概念,只是依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执行。因此,值班费往往要比加班费低得多,有的单位甚至干脆没有这一项目。

加班还是值班并不难区分,只要看劳动者是否继续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或者是否有具体的生产或经营任务。因安全、消防、假日等需要,临时安排看门、接听电话等非生产性的责任,就属于值班。而劳动者在平时正常工作时间外,继续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则属于加班。事实上,一些用人单位把加班说成值班,就是有意规避责任,为不执行补偿工资找借口。

其实,“加班变值班”的文字游戏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劳动法》在规定补偿工资时,其前置条件是“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无论是打着加班还是值班的旗号,只要期间继续工作,就应该按劳动法规定加倍付酬。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缘何依然敢偷梁换柱,值得反思。

大部分劳动者都有一种弱势心理,不想为了加班费而得罪上级甚至丢了饭碗,这固然给了一些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底气,但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的监管缺失,让用人单位变得有恃无恐。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各级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然而在现实中,监管却往往成为不管。一方面,劳动部门缺乏主动意识,更多停留在“民不举,官不究”的层面,而不是加大执法力度,积极通过明察暗访为劳动者维权撑腰;同时,一些地方工会也未能发挥作用,利益代言人的角色缺位,使得劳动者个体陷入“一个人战斗”的维权困境。反观国外,真正为劳动者讨要加班费,乃至进行日常维权工作的,正是大大小小的工会组织。英国、德国的劳动法,甚至没有规定具体的加班费发放标准,不过,发达的工会组织仍然能通过劳资双方自行商议,确保劳工福利不会因此降低。

今年是我国劳动法颁布实施第18个年头。日前有媒体将法律规定与现实对照,发现一些早有明确规定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条款,在实际执行中却常常被削弱、变形甚至“忽略”。比如,少缴漏缴社保、产假未完被迫上班、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等等。纵观这一系列问题,症结不在于法律本身存在漏洞,而是执法者没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导致用人单位敢于漠视法律。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只有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走出监管不力的怪圈,才能树立用人单位的敬畏意识,终结“加班变值班”的把戏。

责任编辑:陈艳婷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