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金化趋势,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在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按照投融资的方式进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完全由客户承担,银行将彻底摆脱“刚性兑付”的风险,推动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不同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竞争将演变为银行资产管理能力的比拼,银行在市场研究、资产配置与投资管理、流动性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将面临极大考验。
不过,对于银行理财的基金化转变,范杰认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指出,近年来,行业内部一直将基金化作为银行理财发展的方向,但却很难有突破。其中最大的推行难度在于从现有模式向净值管理模式的转变。
对于未来的变化,范杰认为,上述两款产品摒弃类存款运作实际上就是基金化改变的一个尝试,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基金化过程有三个阶段。首先是主动投资,即主动的选择项目,而不以即存的项目为中心进行项目融资,第二阶段为净值管理,即理财产品的每一个交易日都应该有公允价值,银行可以完全按照资产的价值变动确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第三个阶段是开放式阶段,即投资者可以在约定的或任何交易日向银行提出申购/赎回申请,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的运作方式完全相同。
投资提醒:紧盯投资标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类产品对收益的影响显而易见:之前部分银行采取类存款的形式运作固定收益类产品,是将超额收益据为己有,同时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而“2013902产品”就是银行通过浮动收益浮动管理费机制,与投资者共享超额收益,共担投资风险,而“日益月鑫系列”产品就是投资者完全现有投资收益,完全承担投资风险。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该如何看待基金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呢?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师则认为,银行推出打破刚性兑付的产品,则意味着以前盲选,只看收益率的时代结束了,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应该更加留心,在收益和风险前,做好衡量,实际上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具备更高的投资能力。
类似的银行基金化产品,范杰认为,市场风险会体现在投资标的类别上,一般而言,权益类标的市场风险大于固定收益类标的市场风险,低信用级别固定收益类标的市场风险大于高信用级别固定收益类标的市场风险。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化三阶段:
1.主动投资
2.净值管理
3 .开放式基金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