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基金 > 正文
10万亿信托反思与启示:基金上演“悲喜剧” 自救突围并行
money.fjnet.cn 2013-11-11 11:38   来源:中国证券网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当信托业资产规模一路高歌猛进,并在今年三季度末正式跨过“10万亿”大关之际。相形之下,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并在大牛市中一呼百应、目前管理资产仍徘徊在3万亿上下的基金业,多少有些落寞。

如果将过去五年金融业看作一个舞台,那么活跃在舞台上的信托、基金两行业今夕沉浮则恰如一场“悲喜剧”,而造成信托、基金命运迥异的个中缘由,除两者在制度设置和资产投向差异外,期间投资人对固收类资产偏好更是重要因素。

然而,就国际通行的财富管理行业运行规律而言,任何一种投资均蕴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却与多年来信托业给投资人潜移默化的“刚性兑付”相悖,这也成为信托业界,包括管理层对其高增长仍持几分忧虑的“阿喀琉斯之痛”。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对于经历数番熊市炼狱的公募基金行业,“投资有风险”、“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科学投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这无疑是对基金行业,乃至整个泛财富管理行业在投资者教育上的重大贡献。

当然,“10万亿”的信托业带给基金业的并不仅仅是“侧目”,更应当是反思与启示。眼下,与其争论两者形而上的制度差异,不如去研究和借鉴信托业在项目考察、风险控制以及投资者关系等方面的点滴经验。

[10万亿信托背后]

民间财富“滚雪球”

国人对风险偏好的极度厌恶,民间财富聚集地的巨量资金,以及赚钱效应的口口相传,成为推动信托管理资产从3万亿到10万亿“滚雪球”膨胀的重要支点。

股市低迷、楼市限购、金市暴跌……这两年,还有哪些让人省心又稳健盈利的投资渠道?悄无声息间,一种年收益8%至12%,且“刚性兑付”的理财方式,正在突破高净值人群的“围墙”,渐入寻常百姓的理财视野,这就是信托。

在某信托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的王棉棉,最近遇到这样一对客户,他们是北京独生子小夫妻,除自己有两套房子外,双方父母手下也各有两三套房子,除自住的一套外,其他都在出租,其中一套位于市区的平房,每月租金才1千多。

早在去年年底,王棉棉就告诉这位客户,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房子本身流动性不足,其绝大多数资产全押在房子上很危险,而从资产收益率上看,目前不到3%租金回报率,远不如卖出去存在银行收益率高。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