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海峡财讯 > 正文
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坊七巷被列入世遗预备名单
money.fjnet.cn 2012-11-23 08:54   来源:福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其鱼骨状的坊巷结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及文儒坊西段城市考古遗址。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或会潮巷)。宋宣和年间,御史中丞陆蕴、陆藻兄弟相继典乡郡,遂名“棣锦坊”。宋淳熙进士,江东提刑王益祥退休居此,改今名。明都御史林廷玉、嘉靖间进士郑鹏程、革命烈士翁良毓均居此。现坊内有水榭戏台、欧阳氏民居等。

文儒坊:原名山阴巷,后改儒林坊。宋时海滨四先生之一、国子监祭酒郑穆居此,改称文儒坊。中间有闽山巷,曾以闽山庙社火闻名福州。坊内现存有文儒坊陈氏民居(即陈承裘故居)、尤氏民居、陈衍故居、张经故居等。此外,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祠堂,林纾、陈衍、王寿昌等诗人聚会的“听雨斋”,及清光绪年间林白水等创办的蒙学堂也在此。坊东口北墙上,镶嵌一方清光绪辛巳年(1881年)文儒坊公约碑,是福州古坊巷仅存的乡约碑。

光禄坊:坊内有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宋代光禄卿程师孟出任福州郡守时,常到坊中法祥院游览、吟诗,寺僧镌刻光禄吟台于石上,遂名光禄坊。坊中曾建有纪念宋代理学家杨时的“道南祠”,还有清代画家许友读书处“米友堂”,康熙间内阁中书林佶读书处“朴学斋”,和清代著名藏砚家黄任的故居。福州著名的刘家亦居此,有“刘半街”之称,中国首个社区博物馆核心展示馆也设立在该处。

杨桥巷:旧名右通衢,宋宣和间更名春风楼,一名丰盈坊,后改登俊坊巷。又以其西通杨桥,俗称杨桥巷。20世纪50年代改扩建为杨桥路。该处现有林觉民、冰心故居及双抛桥。

郎官巷:宋代刘涛居此,子孙皆为郎官,故名。北宋学者“海滨四先生”之一陈烈亦居此。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晚年住在巷西段北侧,直至逝世。清道光年间进士林星章、清爱国诗人张际亮、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林旭曾居巷内。

塔巷:原名修文巷,宋时改称兴文巷、文兴巷;又以闽国时建阿育王塔于巷北而称塔巷。宋时“海滨四先生”之一陈襄、清代浙江巡抚王有龄、民国时海军旅长王麒曾住在此巷。福州最早的电灯公司曾设于巷内。

黄巷:晋永嘉年间,“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一支黄氏家族避乱于此,故名。唐崇文馆校书郎黄璞曾居此巷中。清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大学者梁章钜、五子登科的郭阶山、经学家陈寿祺、琉球册封使赵新,以及葛、萨、毛等世家均居巷内。现巷内有小黄楼、郭柏荫故居。

安民巷:巷名由来传为黄巢义军入城至此,出示安民,故称。巷内还有鄢家花厅、程家小院和福州本地著名糕饼行“谢万丰”和“观我颐”老板的宅院。

宫巷:因巷中有紫极宫而得名。巷东口的坊门墙至今尚存。巷内有林则徐女婿沈葆桢故居和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故居、民国时期海军总长刘冠雄故居和刘齐衔故居。

吉庇巷:旧名魁辅里,又称“急避巷”,后因谐音改称现名。宋状元、文渊阁学士郑性之,民国海军司令兰建枢曾居此巷。现巷内有“五四”运动时“福建学生联合会”的会址谢家祠。

南后街:三坊七巷内主要的商业街,有“正阳门内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之称。清至民国时,该街内各行各业的店铺一应俱全,并以专为文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等闻名,林纾翻译的《茶花女逸事》曾在此刻印发行。南后街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和塔市在福州影响较大。

责任编辑:全梦吟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