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给农民种粮托底价。
政策背景:
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九连增”,在当前形势下,农业持续稳定增长不易,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重要农产品(6.19,-0.02,-0.32%)有效供给?如何在连年丰产丰收的高基数上实现新的增长?
粮食安全丝毫不能放松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连续九年增产。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进”的亮点。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在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形势下,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等新情况,要求农业必须保持稳定增产、全面增产的态势。
当前,支撑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稍有疏忽大意,粮食产量就可能掉下来,农业基础就可能动摇。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然存在着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
为确保农业不出大的闪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把十几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把十几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关键是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让种地有奔头、有利可图,使农民愿意种地、用心种好地。
这方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明确答案,提出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
持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新增补贴要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目的就是转变“撒芝麻盐”的补贴办法,把补贴发到真正肯种地、能种地、会种地者手中,更好地发挥补贴对激励粮食生产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不断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办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的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在扶持主产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提高其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尽快把主产区的财力短板补上来。
防止量增价跌、谷贱伤农
近年来,我国全面放开了农产品市场,但这种放决不是一放了之。国家及时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了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通过吞吐调控防止市场大起大落,避免量增价跌、谷贱伤农,努力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稳步提高,并快于成本上升幅度。
逐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农业效益好不好,首先看农产品价格。一号文件提出,今年将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为农民种粮给出托底价、吃下定心丸。同时,将进一步完善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和生猪的市场调控机制,提高临时收储、价格调控的及时性、有效性,为重要农产品生产搭建能够抵御市场风险的保护网。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给予补贴,减少农产品涨价对生活的影响。
逐步理顺价格的同时,还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适时增加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