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的快慢,近来越发牵动人们心弦。怎样的增速是合适的?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政策抉择时更看重什么?冷静而理性地辨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才不会雾里看花。
正视增速——
经济增长正处“换挡期”
“无论是4月份工业增速略有反弹,还是一季度经济增速略有回落,基本判断不变: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内生动力仍有待增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产能过剩问题在外需持续低迷、刺激政策退出后越发突出,成为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对此要有一定的容忍度,才能优化经济结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分析指出。
国际金融危机已进入第六年,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外需持续低迷。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瓶颈越发突出,房地产和汽车市场都在深度调整中。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是必然的。
“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换挡期’,增速的回调是中长期的。从过去10%的角度看今天的增速,自然很担心;但从7%到8%的目标看,很正常。”王军直言。
环顾全球,中国经济增速仍然是比较高的。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为2.5%,巴西经济增速预计为4%。着眼未来,只要年均增速略高于7%,中国便可实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番的发展目标。
“7%到8%是相对可持续的增速,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值得牺牲一定的速度为中长期健康发展打基础。”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着眼长远——
坚持调结构抓改革
中国经济面临的矛盾,是短期和中长期问题的交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25日召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政策重点正从短期稳增长,向中长期调结构、促改革转变。”刘元春分析,当前宏观调控“稳”字当头,推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社会政策的托底,力度将会更大。
对企业而言,确实是到了丢掉幻想、投身转型升级的时候了。与其空等新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坐等国内外市场转好,不如在这个时候扎扎实实转型升级,把握更高水平的发展机遇,带来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市场越不好,越得靠转型升级。只能下决心淘汰低端产品,加紧研发高端产品,不断开拓新市场,为企业今后行万里路‘加满油’。”浙江某化纤制造大型民企负责人这样说。
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上,要勇于向自身权力“开刀”。同时,垄断行业、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体制等一系列改革都亟待深化,搞活微观,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要通过结构调整,扶优汰劣;推动改革,激发活力。虽然会付出代价,遭遇困难,但必须坚持下去毫不动摇,才能打造成中国经济升级版。”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