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多看的硬件之路
随着小米智能电视推出可量产的产品,开发团队也在多次磨练中完成自我进化。
简单说,多看的硬件开发团队在新的环境下证明了自己。
不过,这次产品开发的胜利非一日之功。很大程度上,这与王川创建多看以来的每次业务尝试与转型,密不可分。
作为和雷军、周鸿祎同样在中国市场磨练出来的产品经理,王川一直有硬件梦想:成立多看的初衷就是开发出一款中国的Kindle。王川搭建了一支和小米手机一样的完整团队,包括软件、硬件、BSP、UI、UE。在小米推出手机前,他还建立了BBS用户社区和每周软件更新的模式。但后来,王川发现Kindle这类电子书设备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与出版业复杂博弈的困境,他决定转型。
不过,这段经历也让王川和团队学到不少东西。在深圳与供应链打交道的过程中,王川发现了视频市场的机会。在继续发展电子书业务的同时,王川把智能盒子的业务交给李创奇负责。一个月之后,王川陆续挖来了摩托罗拉(中国)手机基站硬件部门创始人严星、诺基亚Symbian中国区技术总监李锋。
“来之前王川就跟我说,想在小范围试错,找一个低成本方式,不出硬件就可以试错。我们就尝试在Apple TV上开发UI。”李锋对《时间线》说,“那是我们团队第一次尝试互联网开发模式。”
2011年9月确定开发“多看for Apple TV”后,10月就推出了第一版,并保持了之前Kindle ROM每周更新的模式。尽管当时开发成员只有5人,仍然建立起前端、后端架构,开发出UI和服务器雏形,为日后小米盒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这套系统第一版发布,安装量增长到2000后,不论怎么调整UI、改善功能,每天最多只有两位数的用户增长。这让满心期待的开发团队开始怀疑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
多看团队中一个叫赖永赛的小伙子找到了一个销量规模比较大的Apple TV水货商,把“多看for Apple TV”给他演示了一下。对方觉得这套中文系统操作方便,还聚合了中文在线视频内容,马上在他销售的Apple TV里就预装了多看系统。这套软件的装机量随后开始飙升。
随后赖永赛会跑到上海、深圳等地,一家家去拜访大型经销商。多看还会为他们印制定制的服务卡片。卡片正面印有这家经销商的其他产品推荐,如路由器等。反面是“多看for Apple TV”的论坛网址和赖永赛的手机号码,随时为用户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