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里,预装了多看系统的Apple TV都要加价销售。“多看for Apple TV”2.0版本发布后,国内Apple TV的装机率超过85%。那时赖永赛跟淘宝上几乎所有Apple TV大卖家都成了朋友。现在,赖永赛已是小米电视市场负责人。
除了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经验积累,这次尝试还帮助多看找到了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多看for Apple TV”的成功,王川看到了用户对智能盒子的需求。但突然间,Apple TV这扇门被关上了。2012年3月苹果发布了Apple TV 3,无法再安装多看等外挂系统,而且旧款马上就会停产。有意思的是,Apple TV 3发布后,可以安装多看系统的旧款Appple TV在国内售价飙升,售价几乎是新款的2倍。
所有这一切,让王川下定决心以最快速度推出自己的智能盒子产品。“我先把盒子做出来,用盒子测试用户到底需要不需这样的产能。然后再做电视。”王川告诉《时间线》。
小米盒子的开发,让王川的硬件开发团队尝尽了苦头。这种痛苦并非来自产品技术开发难度,而是一些出乎他们意料的细节。不过,也正是经历了一个硬件产品的完整开发过程,多看的研发团队才理解了硬件开发的真正含义。
一个简单的Wi-Fi连接,就让拥有7年手机系统开发经验的茹忆团队手忙脚乱。在手机产品中,用户对手机的Wi-Fi网络的连接其实不会特别敏感,当他从一个房间走到另外一个房间,可能觉察不到Wi-Fi中断之后重新连接。而盒子上的Wi-Fi连接功能,要求长时间连续工作,就像一台路由器一样。一旦网络信号衰减、数据流量的波动等等,都会立即反映在视频节目的播放状态上。
有的用户观看视频,突然网断了,一查原来是路由器的问题,升级固件之后就好了。但有时盒子待机后重新启动,发现Wi-Fi上不了,多看的工程师发现,原来是盒子里面的一个电阻有问题。
“Wi-Fi的协议栈相当复杂。我们碰到过各种各样的路由。这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大一个困难。我们真的花了很多功夫去解决这个问题。”茹忆告诉本刊,“盒子是电视最重要的部分,Wi-Fi和接口问题真的帮助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深刻理解了盒子的集成网络是多么难做。”
另一个让开发团队抓狂的困难,是HDMI接口的问题。尽管HDMI是有标准协议的,但研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却发现,包括国外品牌在内,很多电视机的HDMI接口其实并不标准,各家电视厂商实现得千奇百怪。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通过HDMI线与电视连接后,有些盒子就能被识别,但有些则毫无反应,另一些电视接上盒子后,只有画面没有声音。工程师一检查,发现HDMI接口并未按照标准协议中规定的信道提供信号。
“我们当时要做电视有很多原因,有一点是因为我们做盒子时,不管国内国外的电视中不标准的问题太多了。”李创奇对《时间线》说,“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因为各家的电视为了省几毛钱、省几个芯片。那我们就自己来做一台,告诉他们电视就应该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