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银行资讯 > 正文
平安布局互联网金融恐伤及自身 或增加负债成本
money.fjnet.cn 2013-12-11 10: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

余额宝的巨大成功,彰显了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命力。传统金融机构感受到了彻骨寒意,陆续打出系列拆解招数,应对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的冲击。

近日,马明哲在《致寿险全体业务同仁们的一封信》里提到,平安集团即将推出一款电子钱包,将打通旗下各金融平台,高调杀入互联网金融的混战。

在业内热议平安这款互联网金融产品会否颠覆传统金融模式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对此产生了忧虑,传统金融企业做电子钱包,带来的分流效应会否大于增量效应?

“壹钱包”的优势与劣势

马明哲信中说的电子钱包初步命名为“壹钱包”,预计于2014年春节期间上市。

马明哲在信中提到,“即将到来的春节,我们还将推出一个新的拳头科技产品—神奇的“电子钱包”。毫不夸张地说,它将为大家的工作带来颠覆性的巨大帮助。今年过年,我除了通过电视晨会拜年,还会用这个神奇的钱包,将春节利是派给大家”。

正如马明哲在信中所言,“平安要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业务模式”,据平安内部人士称,该款电子钱包有望打通平安集团旗下所有金融业务,不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还可能会包括在陆金所上市的P2P产品。同时,还将打通平安集团现有的万里通和一账通账户。

据平安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鲍海洁介绍,“一账通”平台的目的就是,只要是平安的客户,无论有多少金融资产,都可以有一个完整的视图可以展示给客户,同时,客户也可以在这个金融一体化交易平台上,不需要跳转多个网站,就可以完成不同的交易。

不过,据上述内部人士称,“这款电子钱包的开发周期是一年,其中很多功能会陆续上线,就初步上线的功能而言,就是转账和聊天。”

在“三马网上卖保险”的合作背后,竞争的波澜依然汹涌。市场人士据此分析,该产品更多像是把支付宝[微博]功能和微信的综合,马明哲借鉴了马云[微博]和马化腾的两家之长。

而与支付宝不同的是,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只能与其他金融企业合作开发理财产品,目前上线的产品仅限于和天弘基金合作的货币基金“余额宝”;而中国平安作为金融巨头,拥有全金融牌照,平安集团开发的这款电子钱包优势在于,可直接对接旗下各类型金融产品。

例如,现在存在平安银行里的钱,可以方便的去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可以买股票、基金等,甚至可以买卖在陆金所交易的P2P小贷产品。

不过,对于“壹钱包”和旗下平安银行与陆金所的合作,前述人士透露,目前正在谈判之中。

一款电子产品即可对接平安集团所涵盖的几乎所有金融产品,这看似是无比巨大的优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其劣势——可能加速村乱理财化从而提高了负债的成本,伤及自身的传统业务,这也是所有传统金融机构相对于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所普遍存在的。

或增加负债成本

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机构,其本身并没有传统金融业务,其推出“余额宝”产品,从零起步,凭借其电商沉淀的资金和人气,瞬间为天弘基金带来了巨大的增量购买量,也为托管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增量资金。

具体而言,这款产品给天弘基金带来的增量效应是,截至11月14日下午3点,其投资账户数已经接近3000万户,规模超过1000亿元,在国内全部78只货币基金总规模中占比约20%。并且,天弘基金已经告别亏损实现盈利,目前在85家基金公司中的管理资产规模排名已从去年年底的50名之前外急速升至前十。

形象地说,支付宝将许多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或基金公司等)客户的资金“吸”了过来,归集于天弘基金、归集于托管银行——中信银行.支付宝带来的增量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传统金融机构平安推出的这款电子钱包,最主要面对的是平安的既有客户,帮助他们打通了资金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以及小贷产品间的便捷流通渠道,使得资金能够在平安集团旗下各产品之间流通。单从这点看,电子钱包或许会优化集团客户资源。

但同时,资金始终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资金在流入一款产品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从另一产品中流出。电子钱包的推出,使得流动更便捷,成本或更低,这种状况更疯狂更有效率。这样无疑为提高平安集团的资金成本。最直接的一个后果是,加速平安银行的存款理财化,提高了负债端的成本。

存款被分流

一位投资者告诉21世纪网,“现在我把所有银行的活期存款,以及在基金公司买的货币基金都转到了余额宝里面。”尽管这样看似极端的操作可能是少数,但是余额宝类产品对银行活期存款分流作用也是存在的。

并且,以美国为例,货币基金曾导致银行存款量大大萎缩。

货币基金最早起源于美国,该类基金诞生后,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基金间接地进入货币市场来获取比存款利息高的收益,结果导致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出现“脱媒”现象,银行业和储蓄机构的存款大大的萎缩。至2008年,存款占美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降至历史低点59%,但同年货币基金资产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的3.83万亿美元,所占银行存款比例也高达55%。

对此,方正证券分析师持有同样的观点,“在货币基金模式下,银行原有存款客户直接变成了资产管理机构货币基金客户,该部分存款资金来源、流向等完全脱离银行。如果利用基金公司、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和产品设计的优势,并与互联网平台相融合,降低使用产品的隐性成本,未来这类现金管理产品对银行存款的替代效应逐渐增强,在争夺银行存款的竞争中将会有一席之地。”

“银行业更多的非核心传统业务将逐步外包剥离或被蚕食。”长城证券分析师黄飙对此认为,“银行将更专注于金融性业务,与第三方支付等IT及互联网行业的产业链分工日趋形成。第三方支付企业具有更强的互联网基因,有更强的经营互联网业务的能力和经验,因而更适应于经营网络支付业务,传统行业将在多个领域面临转型挑战。”

面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业务的分流压力,传统金融机构进退两难——恐进一步伤及自身的传统业务。

传统金融机构进退两难

实际上,在《马明哲致寿险全体业务同仁们的一封信》里,不仅谈到了对该款电子钱包的期待,同样也有大幅安抚寿险营销人员的段落,从中或显示出马明哲对于互联网金融会否冲击传统金融的考量。

据平安内部人士称,现在网上流传的马明哲的信只是其删节版,其中大段落关于安抚营销人员的话已无法看到,不过从保留的版本里依然可以看到,“三马网上卖保险的新闻一出,媒体争相报导,热议互联网会不会彻底颠覆传统的保险营销。有些报道甚至宣称“中国300万营销员将面临失业。听说一些业务同仁也在担心。在此,我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是危言耸听。”

显然,马明哲并不想丧失这支从传统金融时代就一路跟随的营销队伍,也并不希望互联网金融的到来对传统营销模式造成太大冲击。

不过,平安早已“开战”。在“壹钱包”推出之前,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银行已经开始针对余额宝展开了反击。

2013年12月,平安银行推出了“平安盈”产品。平安银行的客户可通过在网上开立财富e电子账户来购买“平安盈”,“平安盈”内资金可T+0实时到账并可转出使用,还可直接购买基金或理财产品。模仿余额宝的低门槛特点,平安银行这款产品的门槛也极低,实行“一分钱”起购,打破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限制。

不过,此次平安盈的合作方却并非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大华基金。而是南方基金,投资标的为南方现金增利货币(202301)基金,其近三个月收益率的表现大约合年化收益率4.8%。

对于银行推出类似“余额宝”产品的优劣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优势在于,专业的金融机构比互联网企业在投资和风控方面更有经验;不过,银行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的方式,虽然可通过基金在银行的第三方存管,把这笔资金留在银行,但实际上,该产品的本质是货币基金,这对于银行的活期存款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分流。

实际上,无论传统金融企业愿不愿意,都已经被卷入了这股互联网金融浪潮中。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去做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对自己传统业务造成分流;如果不去做互联网金融,就是彻底放弃这个战场,放任自己的客户群被侵蚀。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更多传统金融企业而言,可能并未做好准备,带有被迫应战的意味,甚至进退两难。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对此明确表示,“不做这个业务的结果就是,这些银行的存款规模将被不断侵蚀,而且流失的客户将不再回来。”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活期存款是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最大来源,如果银行的活期存款大量转化成为货币基金的形式,那么银行赚取的就不再是3%左右的利差,而是赚取代销货币基金的手续费等管理费用,大约为千三、千四的水平。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