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龙表示,十年来,中欧互利合作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欧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去年贸易额达5672亿美元,较十年前翻了两番,今年1至8月已达3650亿美元。欧盟还是中国的重要技术供应方和外资来源地。在危机之下,中欧携手共同应对挑战,双向投资、技术合作加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对欧投资快速增长,去年达44.6亿美元,同比增长94.5%。这些合作不仅支持了各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双方企业带来丰厚回报,也为双方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欧人文交流取得突破。
吴海龙指出,中欧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开展人文交流的领域广泛,内容丰富,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人文交流已成为继政治、经贸合作之后的“第三支柱”,使中欧关系的架构更均衡、内涵更丰富、影响更广泛。今年双方正在举办文化对话年,有关活动丰富多彩,亮点纷呈。双方人员往来每年超过500万人次。这些交流促进了两大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借鉴,推动世界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中欧相互认知显著提升。
吴海龙说,中欧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迥异,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矛盾在所难免,但分歧并不改变合作的主流。十年来,中欧分别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集团,一直在努力摸索相处之道,不断提升相互认知水平,理性管控分歧和矛盾,以更为积极的心态看待和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
吴海龙表示,当前中欧都分别处于重要发展时期。展望未来,中欧关系会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和越来越重要的全球意义。欧盟正努力应对债务危机,实现“欧洲2020”战略。中国也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落实“十二五”规划。双方经济、技术互有需求,存在优势互补。城镇化、能源、环保和创新成为中欧合作新亮点,欧洲的先进技术、设计和管理完全有可能与日益成长的中国市场结合起来,为双方合作提供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中欧关系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吴海龙指出,中欧应把握好双方关系的战略方向,构建政治上成熟稳定、模式上并存不悖、发展上相互借重、人文上互鉴共荣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方愿同欧盟扩大贸易规模,提升双向投资水平,通过务实合作与欧盟携手应对危机,实现共同发展。我们也希望欧盟以战略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和中欧关系,做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和支持中国根据自身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当前欧债危机正处于关键阶段,欧方应更坚定地反对保护主义,妥善处理中欧之间的贸易纠纷,同中方一道,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共同构筑互利共赢的新型中欧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