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绿色
改善人居环境百姓得实惠
保护绿水青山,改善人居环境,就是筑就金山银山,就是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这是生态省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生态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各级党政领导不能总把福建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挂在嘴上,陶醉其中,必须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这个‘第一’所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这才是造林绿化的本质目的。”省委书记孙春兰指出。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为福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拓展生态承载空间。
在63.1%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我省于2010年启动以“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四绿”工程,让森林进城、上路、下乡、入村。2011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01万亩,是往年的3倍,创历史之最。通过大造林,森林树种结构得到较大调整,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从以杉木、马尾松、桉树3种为主,增加到40多种。
今年截至6月30日,全省完成造林绿化320.4万亩,占总任务的106.8%。短短两年间,全省造林超千万亩。
繁花似锦、绿叶满枝。今年,悄然坚起的两道五彩斑斓的“绿墙”,让沈海高速福建段变成森林生态走廊。
近年来,省造林绿化着力扭转分布不均的局面,重点向水土流失区、人口集中的城镇、平原和通道推进,让绿色成果全民共享。
同时,坚持经济发展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
“福建的水系‘自生自饮’,保护得好就能够‘自清自净’,污染破坏了就将‘自作自受’。”省长苏树林对流域整治保持高度清醒。
饮用水安全牵动社会的神经。为使绿水长流,确保让百姓喝上放心水,我省连续4年把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几年来,数千家“五小”企业、污染企业被关闭或停业整顿。在九龙江流域,315个养猪场被关闭、拆除,234个规模化养猪场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削减水产网箱养殖面积3万多平方米。
在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状况正在改变。2010年5月,我省被列为全国首批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之一,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计划3年内投入15亿元,力争到2012年实现农村环境“大变脸”。首批2010年度示范项目涉及519个村庄,总投资5.17亿元。截至去年底,已处理农村生活污水593134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7387吨,农村畜禽粪便、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6831吨,COD减排44.87吨,氨氮减排4.75吨。
从2010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环保监管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内容,在全国率先推行环保“一岗双责”,未完成环保任务“一票否决”。
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对未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的工业集中区,地方主管部门有权暂停审批建设项目。
皮革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由于污染治理难度大,成为长期令人头痛的污染大户。201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现有生产规模在3万标张/年以下的皮革企业一律关停,所有皮革企业必须采用国家推荐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实施废水回用。
正是这个被称为国内最严厉的皮革整治政策,换来整个行业的华丽转身,成为环保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之一。2011年,全省皮革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8年下降10%;今年将比2008年下降20%。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推动,我省环保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国节能减排和生态省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0年,全省环保产业产值近400亿元;2011年,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产值增幅继续保持在20%以上。2015年,力争产值达到750亿元,同时建设福州、厦门、泉州、龙岩4个省级重点新兴环保产业基地或环保工业园区。
生态强省、富民强省,最终目的是要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