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玉敏 发自北京
又到季末时,银行拉存款大战又将上演。
“给你一张全行的报表,看看昨天我们的排名,梦中会突然惊醒,我还要拉存款”,这是银行员工发在网络上自我调侃的歌曲《因为存款》。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银行存款季初大幅减少、季末大幅增加和月初减少、月末增加的波动格局愈演愈烈。
巧合的是,这一次的“吸储”大战恰逢流动性之弦紧绷至极点,加上新增外汇占款暴跌等因素,使得“资金焦虑症”传导至各主要交易市场。
央行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再次证明银行存款“冲时点现象”仍未得到改善,并呈愈演愈烈之势: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季末月份平均增加2.3万亿元,而季初月份平均减少5115亿元。
时点考核催生“货币潮汐”
央行上述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速为14.1%,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53.8万亿元、14.8万亿元、17.4万亿和6.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17.9%、18.5%和15.0%。
银行存款的波动性越大,反映了银行为时点考核导致的拉存款冲量情况越演越烈,这一现象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更为突出。
数据显示,2012年东部地区季末的3月、6月、9月和12月新增存款分别达到1.9万亿元、1.8万亿元、1.3万亿元和1.5万亿元,而季初的1月、4月、7月和10月则分别减少9932亿元、6025亿元、6575亿元和3888亿元。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只要看重时点的考核方式不变,这样的拉存款大战就会周而复始地持续下去。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在存款方面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不过今年以来,银行违规“高息揽储”的现象有所减少,或变得更加隐秘。
“时点的考核就像是大家哭着累着拼到季未一起笑着拍张时点照片,然后又哭着累着继续,”某国有大行南方地区的分行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不认为时点有何意义,只能说明看报表的人喜欢照片而不是电影:因为照片是某一时刻的静止表现,就是银行的时点考核,而电影反映的一个时段的喜怒哀乐,好比日均的动态考核。”
除了时点的冲量,在存款竞争中,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也出现了差异化的特征。截至2012年末,部分银行针对客户类型和存款规模制订了差异化存款挂牌利率,而多数银行虽未在挂牌利率中体现客户差异,但实际操作中采取灵活定价方式,实际执行利率普遍高于挂牌利率,实际执行利率分档也多于挂牌利率。差别定价主要参考因素为客户贡献度、经营成本及同业竞争。
去年贷款利率下行
上述报告还显示,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2012年12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下降1.23个百分点,高于全年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幅度。
从利率浮动情况来看,金融机构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有所上升,执行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此外,2012年,在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等因素的“冲击”之下,民间借贷利率总体逐步下降。
展望2013年,央行表示:“各地区金融机构将继续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和防风险的关系,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加强对金融创新和业务发展中潜在风险的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