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制造的矛盾情结/
新兴市场的采购商对中国产品的感情很复杂。由于产业结构相似,一方面,他们需要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另一方面,他们又要保护本国产品,频繁对来自中国的电子、化工以及轻工纺织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用反倾销的方法将中国产品挡在门外。
第114届广交会开馆第一天,记者目测参展的采购商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新兴市场国家。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等共9个地区和国家签订有自贸协定,合计进出口额增长17%。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是中国外贸企业继传统的欧美日市场饱和后,着力开拓的新版图。
然而,对新兴市场的定价,让中国外贸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定得太高,他们连看都不看一眼。”上述多位参展企业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尤其是东南亚的客商。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货币贬值,他们对质量的要求不是那么苛刻,却对价格很敏感。为了获得更低的价格,这些东南亚客商想方设法绕过贸易商和生产商,直接到代工厂拿货。
“定得太低了,一来我们没有利润,二来容易被反倾销。”这些企业负责人对新兴市场的态度很为难。一方面新兴市场很重要,另一方面又很难保住。
他们不约而同地对记者提起了巴拿马市场。据记者了解,巴拿马位于中美洲,其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仅次于中国香港的世界第二大自由贸易港——科隆自贸区。通过该自贸区转口贸易,中国产品可以少缴甚至免缴相关关税。
此前,记者到科隆自贸区采访时发现,那里的产品多为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玩具等,其中90%的产品为中国制造。通过科隆自贸区,这些产品转口销往南美市场。
据记者了解,如果贸易终裁失败,上述企业负责人有通过巴拿马科隆自贸区转口贸易,保住和继续拓展南美市场的想法。
除了上述想法,吴俊说,为了保住新兴市场、获得一定定价权,他除了加大新品研发之外,还增加了东南亚经销商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