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拆放利率大幅飙升、银行间市场交易时间延长、银行违约传言再现……时隔半年,银行间市场又现“钱紧”局面。
尽管央行称已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通过SLO向市场适度注入了流动性,但这似乎难抚市场不安。银行间利率继续走高的趋势并未改变,而银行股12月20日尾盘的急跌更是让外界担忧今年6月一幕会再度上演。
没有“余粮”
早在11月中旬,针对当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全线上涨情况,不少银行间市场交易员感慨,“今年年底之前,恐怕还会出现‘流动性危机’。”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南方某分行行长也直言,“不管大行还是中小银行,现在都要注重自身流动性问题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源于今年6月的“教训”。申银万国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6月20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曾达到空前程度,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最高分别上行至30%和28%。
对于当时资金紧张状况的出现,申银万国分析师赵博文认为这并非只是由于超储规模过低,很大程度还是在于银行同业杠杆大幅上升,尤其是在季末时点,资金利率波动加剧。
7月,国泰君安分析师徐寒飞也曾对6月银行间市场出现的资金面紧张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外部流动性波动增加、央行货币政策函数发生趋势性变化以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行为的结构性改变是主要原因。“以上因素短期均难改变,流动性紧张恐将重演。”徐寒飞称。
而进入12月,市场变化似乎也正逐渐印证他们的判断,尤其是上一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出现大幅飙升现象。以12月19日为例,14天利率上涨113.9个基点,达到6.2180%的水平;7天利率上涨57个基点,达到6.4720%。
就在19日下午,交易系统更是以通知的形式明确将交易时间延长半小时。与此同时,相关银行违约的传言也开始弥漫市场,一些评论人士就此戏称“银行也没有余粮了”。
有限“放水”
不过面对这次银行间市场出现的紧张状况,央行在处理上还是比较低调的。央行未在官网公告,只是通过微博发布信息,试图进行预期引导。这在外界看来,多少有些意外。
12月19日傍晚,央行称近期已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通过SLO向市场适度注入流动性。如必要,将据财政支出进度情况,继续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SLO提供流动性支持,“未来,将视流动性余缺情况灵活运用SLO调节市场流动性。”至于造成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原因,央行认为受财政收支情况等因素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