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上市公司 > 正文
科达机电6年10亿造治霾利器 叫好不叫座
money.fjsen.com 2013-12-27 09: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

见真容 科达炉何时盈利难测

12月初,浓浓雾霾萦绕中,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科达机电为在陶瓷行业推广“科达炉”而合资成立的沈阳法库县示范基地现常在这里,记者得以一睹这个治霾“利器”的“真容”。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占地面积数百亩的场地上,矗立着大小不等的十余个炉体,被纵横交织的大小管道勾连起来。科达机电沈阳法库项目负责人江宏介绍,“科达炉”实际上是一个广义概念,全称应该称作科达机电清洁煤气化系统,气化炉只是其中一部分。一个系统,气化炉有20台,其他辅助设施包括1台蒸汽轮机、1台锅炉、2台空气分离机和8个脱硫塔等。

“除气化炉自产外,其他辅助设备均为外购,而且是集成国内目前各领域的品牌制造商,例如次核心的空分系统,用的就是杭州富士达的产品。”江宏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配备优良的辅助设施就是为了将气化炉的优势最大化展现出来,因此整个系统造价不菲。

当记者询问整个系统未来还有多大的成本下降空间时,江宏表示,未来会通过收购一些辅助设备厂来适当加强成本控制,但综合来看下降空间不大。

也许正是因为意识到高昂的设备价格已经让潜在客户“敬而远之”,单纯靠卖设备来撬开陶瓷和玻璃两大行业的市场需求已然不现实,科达机电从早些年便尝试采用“卖气”模式——“自掏腰包”在陶瓷或玻璃工业园区建起一整套设备,通过输气管道来向陶瓷企业集中统一供气。眼前的法库示范项目采用的便是这种模式。

上述沙河市政府负责人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卖气”模式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较为可行,政府少了很多监管压力,企业也因少了前期巨额投入也乐于接受。

但这种模式对于科达机电来说,则意味着自己埋了数亿元设备投入的“单”,这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压力。江宏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法库项目2010年成立以来,投资规模超过预期,负债总额较大。为缓解资金压力,公司在前期已投入2亿元基础上于今年10月再为项目增资了2亿元。但项目运行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今年以来又亏了6000万元。截至目前,法库项目产能利用率远低于此前预期。法库当地有80多家陶瓷企业,目前成功用上科达煤制气的只有4家。

江宏坦承,按照公司预想,“卖气”模式应该是客户群比较成熟情况下的终极盈利模式,而且如果需求量大,科达炉所生产的煤制气成本价可比当地工业用天然气低出41%,比传统水煤气炉的成本价也低出约15%,竞争优势明显。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不得已提前切换到这一模式。

至于具有标志意义的法库项目何时能实现盈利,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直未能从公司得到明确说法。江宏告诉记者,这一点始终要取决于当地政策落实的力度,以及企业对“科达炉”的认可度。

责任编辑:杨淏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