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篇
厦门首倡“就地平衡、积极平衡、紧张平衡和综合平衡”四大平衡规划理念,其核心是“谋资金”,即将独立的项目与周边的开发利用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项目,使每个项目得以实现自我平衡。比如在修建道路、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时,将周边土地的利用一并加以考虑;在规划工业园区时同时考虑生活区;在规划BRT时优先考虑土地升值潜力大的地区,从而为项目资金的筹集创造条件,使城市规划从跟随城市发展的被动轮,变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动轮。
倡导以公交优先的多样化交通方式,特别是大力发展有专用路权、快速便捷的BRT(快速公交)系统。BRT的线路、站场、乘客服务系统等均按未来提升为轻轨的要求设计,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城市的滚动发展。另外采取打通丁字路、断头路,多建支路、加大路网密度的办法不断舒展交通,提升城市的通达能力。
民生篇
厦门城市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民生工程和民众的需求始终作为规划工作的重心和圆心,致力于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如厦门为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休闲需求,兴建了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书法家广场、环岛木栈道、体育馆、运动馆、奥网中心等一大批高水准的文化休闲设施,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大规模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形成了分层次、多样化的梯次住房供给保障体系,降低了入城门槛,为高速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环境篇
本着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理念,厦门按照“保护山水、紧凑发展”的模式,组团式推进各片区建设,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工程。在开发项目落地前,先行打造绿色生态项目,营造优美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如杏林湾片区充分利用其拥有世界最大水上园博苑和珍稀海水温泉的优势,大力实施环境改造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清淤造湖、退塘还海,推进杏林湾区岸线景观优化设计改造,使杏林湾成为独具特色的“鹭岛西湖”,吸引了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武汉理工、华夏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进驻,成为厦门大学城、高尚休闲居住区和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厦门规划阳光公示
我们的城市该怎么发展?这是我们应该考虑和研究的,不止限于规划部门。因此,除了向其它城市学习外,我们更应该对自己的城市进行深入研究,无论是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
推动厦门城市经济在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一体化、同城化,规划部门责无旁贷。一方面,加快岛内外一体化。进一步促进岛内加快提升优化,促进岛外新城尽快连片成势,促进岛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形成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推进厦漳泉同城化。积极对接省发改委等部门,推动建立同城化联席会议机制,力促在推进厦漳泉同城化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看看100年前的厦门,看看几十年后的厦门,你会感觉,已经和厦门认识很久,会深深爱上这片热土。这是记者参观了厦门市规划展览馆的体会。展馆以灯箱、图板、模型为主要展示手段,辅以数字影院、幻影成像、数码互动、多媒体查询系统、数字沙盘等现代化技术,全方位地诠释了厦门城市规划的发展历史、当今成就和未来方向。
城市规划,以往是离老百姓很远的“秘密”,包裹在政府的会议室里,政府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单位、专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却和市民没什么关系,甚至有的记者想了解一些规划信息,都得过层层关卡,最终有可能会被“还没确定,不对外公开”为由挡回来。
看完规划展览馆,最让记者感触深刻的,不是炫目的高科技,也不是展示出的规划内容,而是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一座城市的规划信息,在阳光下进行公示。
在闭塞的情况下,道听途说的错误信息会以讹传讹造成误导,甚至会被一些不良居心人士加以利用。而现在,像翔安大桥、湖里隧道、厦门轻轨等规划,已经公开地摆在大家面前,尽管还未最终确定,但它代表的是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决心和态度。
翻阅规划展馆的图册,最有力量的是这么一句话:厦门规划,阳光公示。
- 2011-08-08厦门市领导实地查看交通情况 要求整治交通乱象
- 2011-08-08厦门上半年对台交流亮点频出 新批台资项目66个
- 2011-08-08厦门电视机出口上半年增四成 成全国最大出口基地之一
- 2011-08-08诗人汪国真常回厦门住在集美 曾为鼓浪屿写诗
- 2011-08-08厦门男子将骑自行车环游台湾 全程将骑12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