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官员在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资源粗放式消耗的城镇化模式亟待转型。未来要进一步给土地城镇化降温,加快人口城镇化速度。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应完全由政府主导,应重视市场和社会的力量。
发展模式转型势在必行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论坛上用三个“不可持续”形容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依靠资源粗放式的消耗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依靠均等化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
“城镇化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势在必行。”他表示,首先,在城镇化布局上,要按照小区域集中,大区域均衡的方向,优化城镇化的空间布局。用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化网络连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化提升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方培育壮大新的城市群。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的中心镇、中西部的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其次,有序推进农业专业人口市民化,逐步解决现有2亿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万农民工的半市民化的问题。通过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居民。全民放开小城镇的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小城镇的限制。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要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福利待遇,健全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徐宪平说。
为土地城镇化降温
2000年到2010年,我国城市土地城镇化扩张了83.41%,但人口城镇化仅增长45%,土地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的1.85倍。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表示,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是正常的,但二者差距过大会带来问题。要解决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的问题,一是加快人口城镇化,二是控制城镇用地速度的过快扩张,三是改革土地制度。
首先,加快人口城镇化应让外来人口定居,让其享受城市应有的社会福利,最后才是落实到户籍。应把与户籍联系在一起的各种福利与户籍分离,先让农民工享受城市福利,而不是简单地解决户籍。
其次,加强对城市土地过快扩张的管控,控制城镇用地数量,按照用地极限的方法做规划,对人均用地进行适当的控制。实行土地差别化政策,对优化开发区要实施用土地流量替代增量。约束城乡建设用地总量,防止人地分离,使地随人走,使城乡形成互动。建立集约用地标准和评价制度,提升城市集聚水平。
第三,改革土地制度。他表示,目前城镇化转型过程中主要存在5个方面问题:城镇布局和用地结构不合理,城镇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承载人口和产业的能力有待提高;市县政府过多地以土地筹资实现城镇化建设;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优质耕地减少;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制约了城乡要素的流动。要改革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严格征地程序,对现行工程设置提供土地标准;完善集体制用地的制度;深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推进所有权实现方式和使用权有偿流转。
不应完全由政府主导
胡存智表示,世界各国城镇化是经过经济发展、市场修整、城镇之间长期互动后形成的,这个过程也不需过多的人为干预。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人为推动强烈,经济、社会、地理、人文的影响力被削弱。一旦人为的引导出错,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就会下降。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也认为,城镇化要修订政府主导的模式,一部分钱还给市场,一部分权还给社会,因为市场和社会的机制有更大弹性,更利于驾驭城镇化发展。
胡存智说:“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科学地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而不是简单地把城镇体系作为一个自然形态的存在而加以规划,应把它的经济往来、经济联系、大中小的协调发展加以研究,从而编制城镇的体系规划,促进城镇化有序发展。”记者 王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