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金牛理财网统计数据,10月10日截至10月31日创业板指数及不少被市场寄予“高成长”预期的中小盘股票出现显著下跌,而主动型的股票方向基金中,一众押注于这些热门小股票的公募基金均被拖累,调整幅度排名前十的基金净值跌幅均在10%以上,其中上海某家公司的股票型基金净值下跌了18.22%,平均日跌幅达到0.87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与往年相比,今年权益类公募基金对于中小市值股票的偏爱来得可能更猛烈。2013年基金三季报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所持有前十大重仓股中,中小板股票已占了3席,即海康威视、歌尔声学和大华股份。虽然以公募基金数万亿元的资产规模,不可能全部倚重于中小板、创业板之上,但今年公募基金风格的偏移却几乎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各路资金的追捧之下,创业板、成长股似乎出现了永续的盛宴景象。
不过,股市的“万有引力定律”终究会发挥作用。10月以来,资金紧张的局面再度发酵,而上市公司三季报的密集落地则揭去了不少中小市值公司的高成长面纱。对于估值本就“高处不胜寒”的一众小股票而言,这些负面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
一位业内人士感慨道,公募基金重仓股三季度业绩增速或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利润、项目增长不力,靠费用压缩等来给出较好的财务表现。“之前我们还是有所预防的,觉得三季报公布在即,一些转型、成长概念的股票不见得能交出多么靓丽的财报,调整可能会出现,但是难以预料调整的幅度。”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说道。
根据记者了解,9月下旬,一些基金公司就已在减持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一批中小股票,而减持的重点则是今年大放异彩的文化传媒类股票,此外也减持了不少涉互联网、电子商务概念的一些中小盘股票。
10月以来,各类消息在市场流传:有的说某偏重成长理念的基金公司业已大幅减持创业板股票,有的说某明星基金已“出逃”创业板。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一些基金经理已对成长性股票持非常谨慎看法,而他们基本是今年精选个股较为成功、把握结构性行情较好的人士。“一些公司基本面的转变远远没有股价跑得快”,就是一位基金经理给出的说法。
“一些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已经非常出色,基金经理的心态到年底可能就会转为保守,力图想保住既有的收益。毕竟,这最后一役关系到许多基金经理年底在公司中的业绩考核,也关系到一些老牌基金经理三五年的基金业绩评级。另一方面,私募和券商资管等做绝对收益,到年底了也要兑现浮盈。”一位基金经理解释道。据他所知,一些风险防控比较严,致力于打造公司整体稳健投资风格的基金公司,股基仓位已经不高,但也有不少公司和基金经理没能及时逃顶。
“很多所谓成长型的股票盘子太小,又被‘抱团取暖’,当机构出逃意愿一致时,筹码想出可能都出不掉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