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中国转型路
汇丰控股先后两次出售中国内地所持金融机构的股权,除了重组改善财务状况外,也是汇丰银行从参股银行到独立运行银行的战略转变。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就十分渴望进入中国市场,汇丰银行也不例外。2001年年末,汇丰银行参股上海银行8%股权,成为其进入国内市场的“起点”。两者的合作,可以获得双赢的结果。对上海银行而言,除了解决自身资本充足率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银行改善治理结构;对汇丰银行来说,既可以通过入股实现价值投资,还可以通过和中资银行的合作熟悉中国市场环境,利用其分支网络和客户基础推进外资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新市场大门打开,各家外资行开始了跑马圈地。在参股上海银行不足一年时,汇丰银行和平安保险集团(以下简称“平安”)签署了《股权认购协议》,汇丰银行斥资6亿美元认购平安增发的2.47亿股外资股份,占当时平安总股本的10%。一年后的2003年年末,汇丰银行和平安联手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平安银行(000001)的前身)100%股份,几经注资调整后,汇丰和平安股权比例各占27%和73%。
2004年8月,汇丰银行又有新动作。在中国银行业深化股份制改革的背景下,汇丰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交通银行,持股比例达到19.9%。
“雄心勃勃的外资银行大举进军中国金融市场,”淘金“只是目的之一,更希望得到的是中资银行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一名银行业内人士解释说。
事实上,汇丰银行在和平安签署认购协议时就有约定,汇丰可以在平安公开发售股票时享受优先买入权以及价格优惠,并获得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于是,汇丰银行就有了后续增持平安的举动。2004年平安香港H股上市前夕,汇丰斥资12.97亿港元认购平安1.26亿股,保持其10%的持股比例。2005年2月汇丰接手高盛与摩根士丹利手中的股份,增持至19.9%,超过平安高管控制的平安员工股代持公司新豪时、江南实业等公司,成为平安的第一大股东。
交通银行方面,汇丰银行也曾多次增持股份。2007年5月交行A股上市时,汇丰持股被摊薄至18.6%,当年10月汇丰就增持交行至19%。而后2010年6月、2012年3月汇丰均参与了交行的增发认购,截至目前持股比例占交行总股本的19.03%。
尽管汇丰银行对于上海银行和交通银行来说都不是第一大股东,但是汇丰银行有派驻董事在董事会中,对银行的经营有一定的了解。
2007年WTO全面放开,中国允许外资银行在国内注册成立外资法人银行,外资行终于可以独立办银行。汇丰(中国)、花旗(中国)、渣打(中国)等外资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经过6年的扎根经营,外资行在国内都有自己的渠道和规模。
从参股银行到独立设行,汇丰银行逐步在中国站稳脚跟。对于中国内地市场的未来,汇丰银行方面明确表示:“中国依然是集团的核心市场,我们将继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