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也表示,现在价格上涨的压力一个来自猪肉价格,另一个来自农民工工资的上涨。猪肉价格的变化有一个周期,明年上半年就会回落。农民工工资上涨将是长期的趋势。
稳定物价的政策效果正在显现,包括货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重要商品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物流成本有所降低等。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与网友互动时表示,9月份以后输入性通胀影响会有所放缓,目前无论是生产资料价格还是消费品价格涨幅,都出现逐渐趋稳的信号。
“从国际上来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比4月份有明显回落,这种影响通过传导之后,在9月份以后对中国的输入性影响会有所放缓。”周望军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CPI是呈现一个平稳回落的态势。理由是美国、欧洲、日本这些主要的经济体增长都比较弱,而且新兴经济体也都在采取紧缩的措施。
除此之外,从影响CPI的最大的权重猪肉价格情况看,7月底以来有两个星期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也在回落。
美债危机加大经济隐忧加息可能引发热钱流入
就在统计局发布物价指数的当口,受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负面消息影响,近日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分析人士认为,欧美货币政策的变动,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不确定因素。
出于对通胀形势的忧虑,多数专家预计8月份央行可能加息,9日出台的CPI数据更加剧了市场猜测。但美债危机的恶化使得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显现变数,可能引发政策调整时点出现延迟。
汇丰经济学家马晓萍表示,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6.5%的升幅高于预期,这可能意味着通货膨胀率已经见顶。但是,她同时又表示,由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国不太可能快速加息。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诸建芳也认为,虽然7月CPI再创新高,国内通胀压力很大,但是,央行的货币政策还需要考虑外围因素,看其他国家的利率等政策。
对于年内是否会加息,会加几次息,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从当前形势看,加几次息都有可能,但是总的来说加息的空间不大。
他认为,当前通胀是由货币超发等因素长期积累形成的,所以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抑制通胀的目标。抑制通胀是否如预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原来只考虑7月价格数据的话,央行是应该加息,但目前美国数据很差,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预计7月乃至今年都不会加息了。”汪涛表示。
巴曙松进一步表示,从下半年趋势来看,为控制通胀预期,货币政策应该会保持上半年的基调,但是继续加大力度的可能性不大,也正因此,加息虽然还有空间,但不会在近期出现,此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也会较小。
经济评论员叶檀也认为政府不会马上加息。她分析称,大幅加息会引发热钱的流入;同时,全球都不应再加息,一旦加息很可能会引发债务风险,使得一些负债浮出水面。
刘煜辉表示,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保持平稳的货币政策可能是下阶段的主要趋势。诸建芳也表示,未来货币政策料会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下半年料会转为稳定趋势。
也有专家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应该暂时搁置。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认为,7月CPI再创新高,再加上美债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面临的局面复杂。目前,宏观调控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调结构和制度建设上,只有练好内功,才能从容应对。
- 2011-08-10肉价再成推手 CPI创37个月新高(图)
- 2011-08-10猪肉价格领跑CPI “炒猪不炒股”成投资趋势?
- 2011-08-10CPI预期落空沪、深两市宣泄 机构旁观
- 2011-08-10何志成:CPI上扬 PPI走平 货币紧缩近尾声?
![]() |
投诉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