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沙县农业局局长邓声豪介绍,截至目前,通过信托方式,沙县已流转耕地12.26万亩,流转率达61.7%。耕地抛荒逐年扩大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原来抛荒的耕地得到重新开垦利用。目前全县共引进并落地28个开发利用抛荒耕地的农业项目,开发利用抛荒耕地6628亩,复耕率达81.6%。
“土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后农业生产方式的新突破,使得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大大提升,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新农村建设。”沙县县委书记陈瑞喜说。
陈瑞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先外出的小吃业主贴钱请人代耕,每亩50-100元,而现在每年可以得到每亩300-500元的租金收入;通过企业和外来业主租赁土地,留守农民由原来的直接生产者变为农业工人,还可获得每年1.8-2.4万元的劳务收入。同时,土地流转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全县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外出经营小吃,效益可观。2010年,沙县农民人均收入近8000元,居全市第二位。
通过推动土地信托流转,沙县零散的土地逐渐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种养能手集中,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全县种粮规模30亩以上的农户有481户,规模养殖大户170户。同时机械化耕作有了新突破,全县共成立了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机防、机耕服务队,服务面积12.45万亩。此外,全县还发展出了设施农业项目27个,面积达4535亩,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农业典型。
土地流转的常态化和规范化,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也有力促进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西郊村党支部书记王仁贵告诉记者,过去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小孩甚至要到10公里外的小学就读。现在通过新村建设,居住集中了,老百姓离城也近了,新村管理也采取了城市居民社区管理模式,使村民过上了“市民”生活。农地和宅基地因此腾了出来,土地信托流转促成了成规模的茶叶种植、加工基地12户,外出的小吃业主也没了后顾之忧。2010年,西郊村实现村财收入63万元、人均收入8560元,分别是2002年的7倍和2.5倍。(新华社福州11月7日电)
- 2011-11-01沙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调查
- 2011-10-28沙县建起三明市首个农村智能化用电小区
- 2011-10-27我们的干部我们选——沙县公推公选正科级干部现场直击
- 2011-10-26沙县小吃什么时候成了闽南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