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观察 > 正文
光伏教父退位
money.fjnet.cn 2013-03-29 09:4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来说两句

大跃进:谁在拔苗助长?

作为新兴产业,光伏帝国的崛起与政府推手的支持密不可分。

就全国而言,“绿色能源”计划备受热捧,政府和银行对光伏项目大开绿灯,企业扩展增容成风。就地方而言,光伏产业成为各地政府招商宠儿,无偿土地、资金配额、电价补贴、低息贷款、免费排污……

据彭博社2012年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一直通过地方政府或者国家担保机构提供的贷款来支持太阳能企业的发展,尚德电力、赛维LDK、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控股、韩华第一太阳能和晶科能源控股等12家行业公司,共计获得了超过432亿美元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承诺。

大笔资金都用在哪儿?扩大规模。政府资金支持给了企业的初期建设环节,融资投资也依然投到了生产线的扩容再建,中国光伏产业进入爆炸式发展时期。

十年间,光伏产业高速发展,据中国太阳能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为45万千瓦,2011年达到29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近550%,2012年达到450万千瓦,增幅55%。

2012年,《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装机容量目标也再次做出了调整,由21GW调整到40GW。

作为行业老大,尚德电力对规模的追求更加强烈。2011年9月28日,尚德电力举行了成立十周年庆典时宣称,10兆瓦产能扩大到近2400兆瓦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和全球最大太阳能面板制造商。

面对产能“大跃进”的质疑,施正荣表示:“光伏产业是一个能源行业,能源行业是无限大的行业。我看不出来目前产能哪里过剩?”同时,尚德电力仍在加大融资、兴建工厂、加强产能扩张,大举外债也多是在这一时期。

市场真的无限大吗?一组数据引发了讨论。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约为50GW,其中中国已有及在建的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7GW。实际上,光伏产业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并由此带来价格的大幅下降,整个行业陷入低潮。

2011年,美国反倾销反补贴立案,为维护企业形象,施正荣坚持增加产品出货量,结果是,尚德电力资金链及利润都无法得到保障,无锡市市长现场办公,为尚德电力拿到了中国银行首批2亿元资金。

产能盲目扩张导致企业走向了冒进,2007年,多晶硅价格疯涨,薄膜电池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的救命稻草,施正荣斥资3亿美元进入,并制定了在2010年形成400兆瓦产能的宏伟计划,但最终以亏损5000万美元、只产出几十兆瓦而告终。

同时,面对多晶硅价格暴涨,尚德电力与美国MEMC签订了固定价格的多晶硅十年期长单。不料,进入2008年10月后,多晶硅价格暴跌,2011年,尚德电力不得不终止长单合同,并为此向MEMC公司赔付2.12亿美元。

曾有专业人士评价说,政府对企业过猛的助推导致企业好大喜功,降低了对市场风险和低谷的警惕性,甚至有地方政府希望企业快速做大,给出具体的扩张要求,绑架了企业和企业家。

硬伤:难以突破的利润

尚德电力的规模化扩张带来了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却并没有改变薄弱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率。

光伏组件产业链可分为太阳能级晶硅提炼、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整合六大环节。尚德电力主要参与环节只有后三个,多晶硅和硅片等原材料主要通过和上游供货商签订长期协议来保障。

根据全球知名光伏行业研究咨询机构IHSiSuppli的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晶硅和硅片生产商的毛利率分别为50.8%和21.8%,但电池生产商毛利率为-9%。

也就是说,在光伏组件产业链中,尚德电力主要从事的是低端、低利润率环节的生产制造,高端、高利润率的环节依靠进口。

基于此,尚德电力的银行贷款负担越加沉重。统计显示,太阳能组件的价格已经从2010年1.4美元/瓦,下跌到了目前的70美分/瓦,行业利润率逼近为零。因此,虽然尚德电力的产能扩张不断加大,但在银行贷款方面,2005年末,仅为0.56亿美元,到2012年底,已攀升至37亿美元。

施正荣也曾尝试走垂直整合之路,2008年5月,尚德电力以9890万美元,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英联(Actis)和伟俊(Waichun)手中收购了它们所持有的江苏顺大集团的股份,意图参与生产单晶硅棒并制造切片,但因为江苏顺大集团资金链紧张,管理不得力,一直未能对尚德电力有所帮助。

尚德电力也曾寄望于从事硅片能源的镇江荣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但在2010年6月,镇江荣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新的合资伙伴——美国硅料巨头MEMC,与尚德电力分家。

在光伏组件方面的不得力令施正荣失望,2007年,尚德电力曾在浦江高科技园投资建设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意图挖掘商业蓝海。不成想,其中的核心组件硅基薄膜,主要依赖于全球最大非晶硅薄膜设备供应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设备。但就在2010年7月,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宣布退出薄膜硅太阳能电池设备业务,尚德电力也只能仓促关厂,承担亏损。

最后的希望,是能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提高电池转换率的冥王星技术。早在2007年,施正荣就对外高调宣传,但直至2010年,冥王星的出货量不过60兆瓦左右,仍属实验性质,并未获得预期的欢迎和出货量,业内对其可靠性也存在怀疑,规模化量产仍需等待。

12年前,技术出身的“施博士”依靠技术创新成就了尚德电力前五年的辉煌奇迹,却在规模化扩张之后陷入产能过剩、资金链紧张和创新不足的困局,如今,施正荣被指涉嫌资产转移,掏空尚德电力,他和这个企业的命运都在等待着微妙的转机。

责任编辑:乔佳利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