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的调整,以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代表的产业资本纷纷出手增持自家股,颇有掀起新一轮增持潮的意味。中石化大股东中国石化集团昨日增持公司606万股,并计划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虽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但却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型国资对目前市场的态度。天桥起重、鲁西化工、鄂武商A、力生制药和荃银高科等多家公司近期也获股东或高管的增持,虽然增持目的有所不同,有的是为了护盘,有的是出于市值管理的需要,有的可能是运作资本局。
【时隔10个月 中石化大股东再增持】
中国石化大股东在重要会议前夕突然出手增持自家股票,并表示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总股本的2%,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央企的大局意识。与央企的象征意义不同,11月以来7家中小盘公司的大股东或高管集中增持,则更多是为了市值管理。综合而言,随着二级市场的持续调整,产业资本再度集中出手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发布增持公告的公司中,中国石化无疑最受关注。该公司今日公告,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已于11月5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公司606万股,并拟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股份(含此次增持股份)。若此额度用足,按目前市价算,中国石化集团需斥资逾百亿元。此次增持前,中国石化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73.855%的股份,增持后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比例为73.86%。
回查公告可知,中国石化上一次发布拟增持公告还是在2012年年初,当年1月9日,中国石化在披露前期增持情况的同时承诺,拟在未来12个月内(自2012年1月9日起)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一致行动人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含本次已增持部分股份)。至2013年1月9日,公司披露中国石化集团累计增持了公司0.54%的股份。
“这种央企巨无霸的增持,其象征意义往往大于实质意义,不过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型国资对目前市场的态度。”某券商研究员向上证报记者分析。事实上,从中国石化的财务报表可知,今年前三个季度,多只社保基金和大型机构对中国石化进行了大手笔加仓,如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量已经达到3.37亿股,且多是在三季度建仓。此外,中国石化三季报也颇为靓丽。
与中石化大股东增持相比,多家创业板公司的增持似乎稍逊风骚。但若将其置于整个创业板已被爆炒这个大背景下观察,这些公司的动作依然值得品味。这种更具企业“私心”的增持,何尝不折射出民企的活力与魄力?
恒顺电气今天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贾全臣于11月5日继续增持公司49.755万股,平均价格5.783元。10月31日和11月1日,贾全臣分别增持了公司44.84万股和245.88万股,贾全臣还承诺在自11月1日起的未来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公司总股本1%,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股份。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创业板爆炒的大背景下公司股价累计下跌了约15%。
另外,天桥起重、鲁西化工、荃银高科、鄂武商A、力生制药等多家公司近日也发布了控股股东增持的公告,紫光古汉的高管近期也有增持行动。如天桥起重控股股东株洲国投及研究所近四个月已累计增持公司1.2%的股份;鄂武商A在基本摆脱股权之争的背景下,大股东武商联近期增持了约1%的公司股份;紫光古汉控股股东紫光集团关联高管乔志城近期也增持了公司60余万股。
和这些产业资本对应的是,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近日在广州表示,依旧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目前已增持中国股票,并建议可关注文化、环保、农业等领域的投资机会。罗杰斯说,“这是五年来,我第一次看到机会。”
【新东家再接旧主100万股 荃银高科上演资本运作大戏】
在多数人眼中,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简直是块大肥肉,但好像也有人不那么当回事。荃银高科今天公告,公司董事贾桂兰接盘原第一大股东张琴及一致行动人的100万股,作为公司现任董事长和法人代表的张琴,主动让渡股权的动机令人疑惑,有接近公司人士透露,主要股东间应是在合谋运作一个资本局。
荃银高科是一家以杂交水稻等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繁育和销售推广为主营业务的安徽公司,公司主要股东均为个人投资者,今年5月8日,为保持公司股权结构和经营管理的相对稳定,避免因集中或无序减持导致股价异动,荃银高科主要股东张琴、贾桂兰、陈金节、高健、张从合、李成荃和刘义锐曾签署了《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东一致行动协议》。不过,此协议生效还不满4个月,就于9月6日解除。
尽管公司将一致行动协议的解除归结于“触发了要约收购条款”,但由于该政策问题本身并不难解决,市场普遍认为公司股东间已发生“不和谐”,抑或是公司在筹划运作一个资本局。
局面果然很快发生变化。10月29日,公司原第二大股东贾桂兰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增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21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5%,增持均价为9.27元。本次增持后,贾桂兰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102.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44%,超过了公司原第一大股东张琴的持股数量926.56万股,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此前的9月26日,即荃银高科主要股东解除一致行动协议约20天时,贾桂兰曾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分别买入陈金节、刘家芬各自减持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10万股和100万股。公开资料显示,陈金节现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家芬为公司现任董事长和法人代表张琴的母亲,也是其重要的一致行动人。
贾桂兰能成功升级为第一大股东,刘家芬和陈金节的股权让渡无疑是关键因素,而由于刘家芬现年已超过70岁,张琴代为表决的概率更大。以此来看,正是张琴、陈金节等高管支持了贾桂兰的增持,双方合谋的概率极大。
公司今日的公告进一步证实了此推测,再度接盘刘家芬100万股之后,贾桂兰的持股比例已进一步增至11.39%,而张琴及其一致行动人则不再是公司合计持股10%以上的股东。联系到公司亏损的业绩表现,等待投资者的又会是什么?
【隆基股份董事长 日砸近3000万买进自家股】
身为隆基股份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李振国在一天内动用数千万大幅增持“自家股”。在光伏行业回暖的背景下,此举或透露出其对公司以及整个行业未来的看好意味,颇具风向标。
上交所最新披露,李振国在11月1日增持了隆基股份195.69万股。以增持的均价15.117元/股推算,共耗资约2958.2万元。据查,李振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李振国此次增持可谓“精准”抄底。隆基股份自10月22日创出19.35元新高后持续回落,直到11月1日跌至14.43元才开始了反弹的旅程,当天公司股价报收于15.58元,微涨0.41%。4日、5日继续保持上涨的走势,分别大涨2.82%和4.87%,最新股价报收于16.8元。
事实上,这并非李振国今年以来的首次增持。早在8月12日,李振国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增持了公司股份3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6%,均价14.35元/股;此后又于9月11日增持了2万股,均价13.63元/股。彼时李振国表示,拟在增持后12个月内择机进行增持,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反观11月份的最新增持,其增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0.36%,较前两次增持,是出手最阔绰的一次。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高管对于自己公司的生产经营最为熟悉,作为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李振国可以说对隆基股份“了如指掌”。基于这一点,其一次性动用如此多的资金增持,充分显示其对“自家股”的力挺。
不得不提的是,隆基股份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企业之一,所处的光伏行业正处于反转之际。公司曾在10月16日预告,前三季度业绩由原来的“同比增长50%以上”修正为“增长179%以上”,最终公司在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132.02万元,同比增长188.07%。
同样,包括海润光伏、向日葵等多家光伏企业三季报均折射出光伏行业基本面的喜人变化。多家券商指出,今年四季度国内光伏电站装机有可能出现比较快速的增长,加之明年国内大型和分布式电站的启动,光伏订单将进一步回暖,从而带动企业出货和毛利率的改善,并呈现明显的持续性。
在此背景下,隆基股份获实际控制人巨资增持,进一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在光伏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李振国对于行业以及公司未来前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