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的改革
对于经济结构的问题,李克强表示,“中国的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经济结构的优化是我们的重大课题,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三个一个都不能少。不过,在经济结构调整时,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当前,面对经济下行,不少地方政府重启投资拉动的老路,这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很强烈,其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如果地方政府产业政策方向不清晰,在“保七”时而不会想到结构性的调整促成指标的转换,而且投资的基本惯性没有改变。
另外,谭雅玲认为,银行的绩效考核体制和银行的监督管理思路没有根本性改变,他们以风险最小和利润最大为主,所以主要还是投向政府主导的工程,这样利润回报有保障。
此前,财政部长楼继伟表示,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今年中国不会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而刺激政策重要的关节在于货币的控制,今年央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李克强也提到,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定力,“即使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我们也沉着应对,不畏艰险,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
结构与增长矛盾或解开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调整产业结构存在“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大而不强”等三大难点,“未来要优化升级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现有的传统产业进行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整合,采取有效措施淘汰过剩、落后产能。”
对于调整产业结构的难题问题,李克强也多有表述,他说,要持续地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而且我国目前服务业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
有专家提到,调结构与稳增长并不一定矛盾,政府把此前不适应经济增长的政策调整过来,减少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代之以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稳定的政策预期,并给民营经济更多的空间,这大有可为。
事实上,今年以来国务院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目的在于通过简政放权的办法,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
李克强多次表示,改革创新才能释放出巨大的动力。“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就是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社会可以做好的就让社会去做,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这样才能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另外,从7月20日到8月20日,国务院密集出台支持经济发展政策,包括促进信息消费、“宽带中国”战略、小微企业减税、“营改增”扩大至全国、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等八项政策措施。
付鹏在接受采访时说,货币政策有倾向性,财政政策有倾向性,如果微观没做好,比如很多项目虽立项但资金投向房地产,导致刺激政策无效。
在他看来,国务院推出的各项措施可以说是“微刺激”,一边用保的政策保经济增长,同时更多的加快金融市场改革,使得刺激政策能够落地。“我们是主动积极的,能在时间和空间的微观层面上把政策落到实地上,中国在保证经济增速能够提供充足就业的基础上加快结构的调整,是主动调整经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