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观察 > 正文
顾雏军曝入狱原委 或因傲慢狂妄引政府不快
money.fjnet.cn 2012-09-25 09:4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来说两句

不“平反”就太窝囊了

7年之后,出现在媒体闪光灯下的顾雏军已是两鬓斑白,不见当年的意气风发,明显消瘦的体形与7年前的西装显得很不合体。

“坐牢是最好的减肥方式。”9月15日,顾雏军在北京安徽大厦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自嘲说。

之前的一天,100多家媒体出席他出狱后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原以为也就二三十家。”一开始他只准备了50份名为“举报信”的材料,到了前一天晚上,已经有80多家媒体打电话过来。记者会当天,他们发出去170份材料。

在这份长达27页的举报信中,他痛陈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范福春、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广东证监局原局长(现任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所长)刘兴强和一位现任副省级高官为“中国最邪恶的4个人”,历数他们的罪状,并称他们每人收受了其曾经的竞争对手——美的集团“1000万美元的贿赂,利用职权对其加以陷害,侵夺他的科龙股权”。

“这是最好的喊冤方式,也是我最熟悉的,你知道,以前我开过很多新闻发布会。”顾雏军说。

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也许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至少不被认为是政治上成熟的办法。他的一些朋友劝他转而寻求低调、隐秘的解决之道。“而且,他举报的人中,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已经被判了死缓;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范福春也已退居二线。大张旗鼓地这样公开举报实属不必。”顾雏军的一个朋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甚至,有采访对象“出于善意”托记者劝说顾雏军:让他千万不要再闹了。“我们根本无法说服他。”

顾雏军很固执、倔强,与他的聪明绝顶一样。这是人们对他共同的评价。7年以来,这些性格,他始终没有改变。

顾雏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在里面憋了那么久,现在把我放出来,我是一定要为自己‘平反’的,哪怕你明天就把我抓进去。不然,太窝囊了。”

据顾雏军自己说,他在监狱里每天都骂那4个被他举报的“贪官污吏”。根据监狱的减刑规定,到今年4月,他已经符合减刑的申报条件,但他在4月的申请没有获批。“原以为6月的申请也仍然不会获批,我自己的预计是8月再申请一次,10月以后能被放出来,但没想到6月的申请获批了。”他至今没有弄明白,在这个时间点,为什么能被放出来了。“可以确定的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出来是一定要要求‘平反’的。”

被高调举报的那些人

根据顾雏军的说法,在科龙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前后,许多当地的供应商告诉他,美的花了5个亿要扳倒他。

中国证监会第一时间在官方网站上回应,称始终欢迎社会监督,监督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相关各方均应对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就此事联系了中国证监会的工作人员,他表示,按规定走程序之后给予答复。但在本文最后截稿时,尚未得到答复。

9月14日当天,美的便通过其官网做出回应,称顾雏军的有关言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将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同样是14日,刘兴强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称,若顾雏军提起诉讼,他不仅可以应诉,还要告他诬陷。

“我现在就等着他们来告我。”顾雏军说,他不惧怕任何人,他手上有大量的证据,“相当一部分是刘(兴强)的敌人提供的,这个证据我现在还不能拿出来。”

据顾雏军称,刘兴强担任广东证监局局长期间,作为上市公司的美的未曾被例行年检过。“检查小组要到美的进行例行年检,结果开车开到一半,被刘(兴强)打电话骂回去了,骂得狗血喷头。为什么其他公司都要例行年检,就美的不要?”根据顾雏军的讲述,数年前,他曾宴请刘兴强的弟弟刘兴龙,“饭桌上,刘兴龙亲口告诉我说,他每年都能从美的拿到2000万美元的订单,而我们科龙从来没给过他订单。”

关于这一说法,顾雏军未能提供进一步的证据予以证明。美的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斥之为无稽之谈。《中国经济周刊》也试图联系刘兴强,其助理表示,刘目前人在国外出差,无法回应。

顾雏军直言对其举报的4个人深恶痛绝。其中,一位现任副省级高官在他坐牢的这7年里平步青云更让他愤愤不平。

根据《广州日报》的报道,该副省级高官拥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专业毕业,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3年开始由金融高管向高级官员转型。

这位官员“才华横溢”,其升迁之速度亦令人惊讶。其履历显示,2006年10月—2011年7月短短不到4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地级市常务副市长升任该省副省长。

至截稿为止,未见该官员公开就此事做出回应。

顾雏军的政商关系学

在《中国经济周刊》对顾雏军长达2个多小时的专访中,除了“申冤”,顾雏军基本上不想谈任何其他的问题。

这个“聪明绝顶”的人在7年的高墙岁月中在思考些什么?他是否曾经反思过当年的失误?他很直接地回答,“不讨论这个问题。”

有人评价说,7年牢狱之灾后,这个人在政治上仍然不成熟。

但在中国复杂的政商关系中,顾雏军不是不花心思的。2005年,曾有媒体通过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材料统计,当年,顾雏军创办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其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中,曾任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的刘某、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王某、原电子工业部某司长苏某担任董事,中信公司原总会计师熊某担任高级财务顾问……

从这个团队构成来看,顾雏军不可谓不谙政治。

另一项颇显其政治智慧的事件是,在他深陷囹圄的时候,将科龙股权转让事宜委托给全国工商联全权托管。他向《中国经济周刊》感叹:“如果没有这个委托,我已经完了,现在什么也不会有了。”

在顾雏军的讲述中,素有“民企娘家人”之称的全国工商联,从科龙被调查到顾雏军被拘押,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与各方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协调与斡旋。最终,科龙的股权转让作价9个亿,这与工商联的努力密不可分。

2005年5月,证监会立案调查格林柯尔旗下的科龙电器。顾雏军随即前往北京“活动”,试图通过各种关系获得高层的支持。

2005年6月,已经焦灼不安的顾雏军曾先后三次前往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接洽被称为“中国刑辩第一人”的律师田文昌。据田文昌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顾雏军的意思是,能不能在一周之内帮忙协调证监会,让证监会再给些宽裕时间。田文昌对顾雏军表示,时间太仓促,恐怕无法实现他的想法。

当时,田文昌建议顾雏军尽快卖掉科龙股份或进行重组,同时,让他做好时刻可能被抓进去的准备。

但顾雏军仍不甘心,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说,他一直认为他不可能被抓的。

“他太自信了。”田文昌说。这导致他在许多问题的判断上有失偏颇。

2004年底,上述现任副省级高官,时任某地级市区委书记。“他例行到我们公司来调研,我亲自接待他。如果说我这个人不懂事的话我觉得是没有道理的,他也就是个县级干部,我亲自接待他,而且亲自陪同他做讲解和参观,我认为我已经尽了我应尽的职责。”即使到现在,在处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方面,顾雏军仍显得过于自信和傲慢。

2005年7月,在被拘押的前10天,顾雏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说:“当地政府,我从来不请他们吃饭,我觉得我做好科龙,应该你来请我吃饭才对啊!”

虽然从道理上讲,他的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对,但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在成功收购科龙之后,顾雏军逐渐表现出来的傲慢甚至狂妄,让地方政府很不愉快,他们感觉已经失去了对科龙及顾雏军的控制。

顾雏军始终认为,上述副省级官员收受了贿赂,并使尽浑身解数与当地的竞争对手美的合谋赶走他,抢夺他在科龙的股权。

但对“贿赂”之说,他并未给出实证。《中国经济周刊》追问顾雏军,他在此之前与此官员的关系是否和谐,他回避了这个问题。

顾雏军曾经找过田文昌帮忙打官司状告佛山市顺德区政府,但田文昌认为,这个官司没法打,因为当时仍无发现牵涉到有法律依据的侵害事实。

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多位人士分析,未能妥善处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顾雏军败走科龙的重要原因之一。

9亿科龙股权转让款归谁?

在漫长的高墙岁月里,顾雏军是否反思过这一点不得而知。顾雏军说,在里面他主要看了两种书,一种是寻求为自己辩护的法律书籍,另一种是为成为一名出色的物理学教授奠定基础的数学书籍。

他说,若“平反”无力回天,物理学教授将是他的归宿。

顾雏军出来之后有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他发现,北京已经不是7年前的北京。那时候,他所居住的望京还是一个荒僻之地,现在已是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他说,自己开车连家都找不到了。

与他同监房的一个狱友已经被关了十六七年。他发现,一个人长时间地与社会隔离是会变傻的。“(他)跟人说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你发现他说的话都是1993年时的观点,常常说出一些很奇怪的话,他没有用过手机,甚至也没见过手机。”

也许,顾雏军的不适应感也会随之而来,例如,他需适应巨变之中的家电江湖、金融市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他还要适应,在网络新闻快餐时代,关于他举报的新闻或将会被不断更新的热点取代而成为“断头新闻”。

他有一个心理的底线,“2006年4月底国务院办公会议的决议,是我唯一能接受的一个决议。”根据顾雏军所理解的决议精神,目前仍未处置的那9个亿的科龙股权转让款应归属于格林柯尔。

顾雏军说,他绝不接受其他的任何分配方案。此亦为他开新闻发布会的重要目的之一。

“当然,对我而言,真理和公正比钱更重要。我即使不要这个钱,也要一个公道。”顾雏军说,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抓的准备,写了很多留言给家人和学生,做事后安排。

这颇有鱼死网破的架势。

关于枭雄和英雄,曾有人这样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所谓枭雄,是那些在前进路上过早倒下的英雄;所谓英雄,是那些达到目的后抹去了身后痕迹的枭雄。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对那个曾经混乱的时代和失范的社会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的“原罪”。

在这个阶段,顾雏军成了枭雄。他还会不会成为英雄?

那是后话。

(本刊记者张兵对本文亦有贡献)

顾雏军案大事记

1995年

成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

2000年7月

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001年10月

收购科龙电器

2003年6月

入主上市公司美菱电器(3.53,0.01,0.28%)

2003年12月

出资4亿余元入主亚星客车(5.69,-0.02,-0.35%)

2005年1月

登上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榜首

2005年5月

证监会立案调查科龙

2005年7月

顾雏军因经济问题被拘押

2006年9月

证监会公告称顾雏军七项违法

2006年11月

顾雏军案开庭审理

2008年1月

顾雏军一审被判12年执行10年

2009年4月

顾雏军领刑十年并处罚金680万

2012年9月

顾雏军出狱

口述“科龙案”

顾雏军:我对中国的法律有信心

口述:顾雏军

整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芳

祸起科龙收购

这个故事开始于2001年我对科龙的收购。

这一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政府通过投资银行主动找到我们,洽谈科龙收购事宜。

之前的一年,科龙已亏损8个亿。但谈判的时候,科龙刚做完半年报,有1000万的利润,他们要价5.6个亿,而且非常牛逼哄哄地。我心想,既然没有诚意就算了。

没想到,到了9月底,毕马威做的季报,预计科龙2001年的亏损可能要达到8个亿,顺德区政府着急了。他们给科龙担保了18个亿的贷款,如果连续两年巨亏,18个亿的债务肯定要政府承担了。他们于是又来找我,从5.6亿降到3.5亿。对顺德区政府来讲,不是少了两个亿的问题,如果不逃出来,就是18个亿的问题。他们每天来找,想把所有的问题都赶紧解决。

当时我也犹豫,万一当年亏损10个亿怎么办?顺德区政府非常客气地说,科龙原来每年一直缴税1.7个亿,你今后每年交1.5亿就够了。基本的审计报告也表明,科龙确实有35亿的销售额,而且是在增长的。这是我看中科龙的原因。我在中国看过160多家公司,最后买到手的只有4家,这说明我们买公司是很慎重的,对科龙也一样。

最后就以3.5亿价格成交了。2002年1月,我正式接手科龙。但那时候的舆论是,没有人会认为我能把科龙搞好。他们认为,这个公司已经是大企业病了,你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名不见经传的人能搞好中国的企业?确实,当时这个公司谁也不敢要,连美的都不敢要。

当然,我也从来没做过亏本的买卖,我的任何一笔买卖都是赚钱的,包括科龙,我买的时候是3.5亿,出事以后卖出是9个亿。

从一开始我就明白,能不能搞好科龙,在于我有没有能力把它的成本降下来,有没有能力把它的销售额搞上去。如果销售额上不去,就无力回天了,等于我收购的项目打水漂了。当时我就跟我身边的人说,如果你们跟了我去科龙,那就不会有节假日,也不会有个人的时间,这个公司如果不从危险境地走出,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做得很成功。第一年就把冰箱业务的成本降了48%,空调降了35%,当年就实现了盈利。第一年做了67个亿的销售额,第二年是80多个亿,第三年是128个亿。而我接手之前,它只有35个亿的销售额。

上缴政府的税收也从1.7个亿一路增至5.6个亿,很多人质疑我说,科龙不可能做到上缴5.6个亿的税收。但一个民营企业家不可能因为虚荣而去多缴税,民营企业不漏税就已经很了不得了,我为了吹牛去多缴税这种可能性绝对没有的。

我认为,要让一个企业盈利,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团队。我喜欢用高素质的人,接手科龙以后,我招了870个MBA研究生。这些人有很强大的执行力,智商很高,能很快反馈回来市场的走向,当年就有很好的效益。

等我把这家公司变成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的时候,郎咸平(微博)出来说,国有资产被贱卖了。真是气得我心里在滴血。当时你谁也不看好,认为我是个傻瓜,等我弄好了,就变成国有资产被贱卖了。

责任编辑:editor

2012中国家庭理财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的流动资产均值为386,000元人民币,实现资产增值是中国家庭理财规划的首选目标,其次为保障子女教育和安排退休生活。在各投资类别中,持有存款的家庭占87%,而投资股票的家庭占66%...[详细]

新闻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