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机械:关联交易的“糊涂账”》一文,针对徐工机械忽隐忽现的关联债务,以及来自于合营企业现金分红财务表现等方面存在的疑点进行了分析。原本认为徐工机械作为一家年收入超过300亿元的工程机械行业知名公司,其对待股东的责任心也能如对待产品一般,但实际结果却着实令人失望。
此前本刊在质疑中联重科时,该公司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在第一时间针对本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审计。反观徐工机械,面对本刊提出的质疑点无可辩驳的情况,采取了消极回避的“鸵鸟”政策,由此便不难看出徐工机械管理层不仅对于年报信息披露质量漠不关心,而且对于投资者利益也无任何责任心可言。与中联重科进行对比便不难发现两家公司之间存在的差异,而责任心的缺失,恐怕也正是该公司在业务发展和企业市场形象方面始终难以企及中联重科的根本原因。
同时,徐工机械存在的财务问题还不止此前分析过的那两项,本文将继续揭露该公司财务信息中的重大差错。
千亿元采购流向之谜
在徐工机械2011年报第34页董事会报告部分,针对当年主要供应商信息披露为:“公司向前5名供应商采购金额2541661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20.40%”,则由此不难反算出该公司2011年全年采购总额为1245.93亿元(254.17亿元/20.4%),但这显然是一组非常不正常、且远超出常理的财务数据。
首先对于徐工机械来说,2011年全年销售总额不过329.71亿元,同时当年末资产总额也只有347.14亿元,均大致仅相当于前述推算出的采购总额的四分之一,那么有什么必要、同时财务实力又怎么可能支持金额过千亿元的采购?
其次再看该公司的财务数据,现金流量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2011年全年发生金额为312.98亿元,“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科目发生金额为28.22亿元,这已经代表了一家公司正常情况下主要的采购现金流向,二者合计金额不过341.2亿元,仅相当于前文推算的1245.93亿元“惊人”采购额的27.38%。
同时2011年末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会计科目余额,同比2010年末的净增加金额也仅分别为6.37亿元和54.38亿元,均与千亿元采购额不在一个数量级之上,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千亿采购额实在是个“笑话”。
因此本刊认为有理由相信,徐工机械在其2011年报董事会报告部分中,针对2011年度主要供应商及采购额信息存在虚假披露,而且恐怕这还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笔误”。因为即便假设徐工机械针对“前5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出于“笔误”,错误地披露成正确金额的10倍,也即实际上前5名供应商采购金额为25.42亿元,则意味着全年采购额仅有124.59亿元,这又与全年312.98亿元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发生金额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