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保险> 行业动态 > 正文
交强险业务年亏损近百亿 外资抢滩为哪般?
money.fjnet.cn 2012-11-29 08: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

与此同时,赔偿限额也进行了相关调整,其中,有责赔偿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由5万元人民币升至11万元。

郭左践说,“交强险是个公益产品,商业保险公司只是代办者,该产品盈亏都要执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如果保险公司出现了微利,就该降低费率或提高保险限额;如果出现亏损就要认真分析,查明原因。

湘财证券分析师李晓彬认为,交强险的承保盈利能力受两方面的决定,一是赔付的控制,二是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帮助费用率下降。

随着车险信息平台在全国基本上线完毕,公司可以对赔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以核实,有助于赔付的控制,同时车辆出险次数、是否酒驾等因素都计入次年浮动费率比例的考量中,也有助于赔付率的降低。

另一方面,车险相关保险与企业财产险、海运险等险种不同,需要面对众多的终端客户,只有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达到规模效应后,才能使管理费用率下降。

虽然目前从市场统计来看,交强险处在亏损状态,但是依然是一块抢手蛋糕。原因在于,交强险业务是商业车险的敲门砖。

一般消费者为了理赔效率,其交强险和商业车险都会投保同一家公司。华泰联合证券研报指出,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交强险与商业险多为捆绑销售。而由于国内法律背景、文化观点等各方面限制,目前国内企财险、责任险等财险业务发展仍较为缓慢,机动车辆保险常年占据财险行业保费80%以上的占比。

而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1-10月财产险公司原保险收入为4541亿元,那么测算出来商业车险的规模可达3633亿元。

此前外资财险没有交强险销售资格,一般选择与中资险企合作分别销售商业险和交强险,盈利空间小。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外资财险原保费收入为55.31亿元,仅占市场份额的1.22%。

牌照放开,外资是“吃”还是“被吃”

既然交强险有利于抢占商业车险市场份额,那么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交强险牌照也成为外资险企争夺的目标。

2012年5月1日,新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实施,修改后的第五条第一款为“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而在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旧版条例中,允许从事交强险业务的只限于“中资保险公司”。

21世纪网从保监会网站了解到,10月30日,富邦财险已得到交强险业务资格的批复,“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有关规定,核准你公司经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业务资格”。

这也使富邦财险成为继利宝互助之后,第二家具有交强险业务资格的外资险企,另外还有多家的申请还等待批复。不过在从企业网站的反映上,目前只有利宝互助将交强险列入商品信息之中。

据悉,外资险企开卖交强险,需要保监会批准业务范围变更并批准交强险经营资格,之后还需通过工商、税务部门验收,方可开卖。

中国正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市场,给外资险企扩张市场份额带来了机会,但是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并不会对中资财险带来冲击。

招商证券认为,在交强险推行之前的4年里,中外资财产险的经营项目基本一致。但是2004年、2007年、2011年这3年外资产险的市场分额非常稳定,分别是1.2%、1.1%、1.1%,可见国内市场对本土险企的归属感并不是一两个险种的牌照发放可以撼动的。

与此同时,由于人员、IT 和网点储备不足,外资险企开设交强险的硬件设施尚未建立。“险企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渠道建设工作,前期的大量投入需要业务规模积累到一定量后,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李晓彬认为,“外资财险公司中,只有美亚、安联、三星等已经开办商业车险的公司才有能力开办交强险,并非全部的外资财险公司都能参与这场游戏”。

而根据湘财证券的调研,车主在挑选投保险企时,最为看重的因素是公司品牌。人保、平安、太保、大地等公司依托自身的品牌效应,已经在消费者中形成了消费粘性,外资财险公司的品牌效应远远弱于中资公司,所以很难挤占上市险企市场份额。

但从长期来看,外资进入交强险市场,能够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机会,在理赔速度和精细化上给中资以压力。而外资财险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创新服务,能够有效挤压理赔成本中的水分,有利于行业之间的竞争。(

责任编辑:乔佳利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