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梅敏
家住上海普陀区的刘德保老先生是一个典型的收藏爱好者。在去年举行的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记者与他认识,并从他那儿得知,他所收藏的藏品种类多达数十种。作为“老三届”及“老知青”的他,从1968年开始,专门收集毛主席像、壁画、老电影胶片、书刊报纸以及“文革”和老时代的物品。他告诉记者,他收藏最多的是报纸,小小的报纸也让他获利不少,当年几分钱买来的报纸,如今作为生日报出售,一份就是上百元。在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他还有上海老报馆、老电影馆馆长的头衔。从事摄影的他,在上海还有自己的照相馆,老相机也是他所收藏的藏品之一。
走进老报馆,满眼旧物,门口挂着古老的电话机,墙上贴满了毛泽东时代的壁画,地上是大叠大叠的电影胶片,屋子里任何一个角落都陈列着藏品,各种各样。走向深处,便是发黄的老报纸,历史似乎扑面而来,不容我去想这些到底能值多少钱,只剩下欣赏的心情。在一个小的玻璃柜里,记者看到了一部老相机。他说,这只是其中的一件,还有一些没有放在这里。围绕相机收藏的话题,他和记者聊了起来。
品味收藏,多为爱好
刘德保先生向记者介绍,老相机收藏是一个十分小众的收藏门类,很多相机发烧友,包括他自己,收藏相机并不是看重以后能卖多少钱,而仅仅是因为爱好。尽管其中一些热门品种在短时间内价格可以翻倍,但自己手中的老相机都是随时间留下来的,没有刻意去大力收藏。他手中最早的相机是一部上世纪30年代的老相机,估计目前价值几万元左右,他收藏的一些相机都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只是有一些胶卷的型号难以觅得了。
一些相机发烧友除了在国内市场上淘老相机外,还在国外旧货市场上购买洋品牌老相机,价钱并不昂贵,但拿回国内,身价就暴涨十几倍,以此投机的人也获利不少。这也说明,相机收藏在国内,有着自己独有的市场。
老相机也是一个极富品味的收藏品种,每一部相机里都装着一个时代,与主流收藏相比,有着浓郁的艺术气息。相机作为记录生活、记录历史的工具,具有很高的收藏潜质,不仅是一个照相的工具,也镌刻着历史,还是科技发展的缩影。但是收藏相机,需要很高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鉴赏经验,如果不是因为喜欢,最好不要涉足。
- 2011-12-06红木收藏还须看品牌
- 2011-12-06石狮老人收藏千枚“毛章” 其中一枚见证44年爱情
- 2011-12-05 英国老夫妇收藏"长寿"圣诞树 历经74载完好无损
- 2011-12-05阿兰参与慈善午宴义卖珍贵收藏捐赠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