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破解门票依赖症 西湖模式可借鉴
当前各地景区正在酝酿或掀起的涨价风,不仅引起了群众强烈质疑,众多业内专家也对我国景区的旅游发展可持续性提出了忧虑,景区门票已偏离公益性,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断索取经济利益的平台和筹码;更导致一些地方出现门票依赖症,难以在服务环境改善、产业延伸发展等方面拓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为此,专家建议,应该用异地价格听证制度等方式有效制约当前的旅游景区门票上涨风潮;从长远看,应该用补贴支持公益性景区进行长远发展规划,强化综合产业能力,摆脱门票依赖,让利于民,更可间接、有力地推动我国国内消费。
【异地价格听证制度】
国家有明文规定,如果上级主管部门审议通过,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并要求举行公开听证会,且保证听证人员有1/3是消费者。但作为消费者的外地游客却一再质疑,听证会为何“逢听必涨”,形同走过场。外地游客对一些级别、名气较低的景区涨价召开听证会无从知情,大多感觉“被代表”。江西省旅游局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也承认,参与景点门票涨价听证会的多是利益相关方。而在涨价中可能受影响最大的外地游客,则基本没有表达意见的机会。 [详细]
【推动“门票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变】
除了投资者自主建设的景区外,带有公益性质的景区都不应当作商业企业来经营而获取高额利润,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这就要求打破“门票经济”,对旅游模式和旅游产品单一化结构进行调整。
首先,要通过法律法规,制定专门规划,防止地方政府过分迷信景区对目的地经济的作用,将关注点从纯粹景区建设转向整体旅游休闲环境建设。
其次,是政府要公益性旅游景区开发给予一定财政性支持,进一步完善旅游经济的产业结构,推动门票之外收入的增长,要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中拓展旅游产业体系。
三是,针对景区运营成本压力,景区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适当削减工作人员,适当开展志愿者服务来解决人力问题,从而保障景区可以在低成本、低盈利的空间内运行。[详细]
【西湖模式可借鉴】
5A级景区西湖自2003年推行的免票模式。过去近十年里,西湖相继取消130多个景点的门票,占景点总数的70%以上;免费开放的景区面积,达到2000多公顷。西湖免票后游客大量增加,游人逗留时间延长,带动了周边餐饮、旅馆、零售等多个行业的效益提升,到2011年,杭州市旅游总收入已达到1191亿元,是2003年的近4倍。两种模式的差异对比,哪种更利于长远发展,显然毋庸讳言。 [详细]
【江西旅游免票活动月】
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20日,江西省开展“江西旅游总收入过千亿”旅游免票活动月。期间,国内外游客可凭借身份证件免门票进入景区游览。这是江西省重点旅游景区首次集中免票向社会开放,在国内首开先河。据《中国旅游报》2月20日报道,江西旅游免票活动月期间,各景区共免票接待国内外游客1261万人次,同比增长82.1%;拉动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和娱乐等相关行业收入近60亿元。[详细]
总结:
“门票经济”加重旅游支出负担,迫使游客减少停留时间和其它支出,致使当地旅游收入单一,获益链条太少,难以促进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应转变发展思路,围绕景区做文章,大力拓展旅游相关周边产业,逐步摆脱“门票经济”。这样即便在门票价格降低之后,也会因其它方面收入提高而获益更多,从而迈向更有发展空间的度假型经济。显然,让公众游得起、玩得起,实在是“一箭多雕”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