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证券> 券商观点 > 正文
平安证券IPO保荐奇观:造假变脸多获利更多
money.fjnet.cn 2013-04-15 10: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

IPO后市值大缩水 投资者损失惨重

众多IPO项目在上市前被曝出“有问题”,大批保荐的企业在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平安证券保荐的项目,自然难以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平安证券四年来保荐的98个项目(不算联合保荐的方正证券)上市首日的合计市值为4642.63亿元。而截至2013年4月11日,这些企业目前的总市值为3279.1亿元。也就是说,平安证券保荐的这些项目上市以来市值平均蒸发了1363.5亿元,约3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平安证券保荐的项目中,越是那些业绩大幅变脸的公司,其市值蒸发地越多,对投资者的冲击越大。

比如上市后业绩就持续变脸的国联水产。2010年7月8日,国联水产上市首日的市值为45.728亿元,2013年4月11日,国联水产的市值只剩下18.1632亿元,市值蒸发超过60%。

爱施德在上市当年业绩还保持增长,但2011年、2012年业绩大幅下滑39.81%、172.31%,最终录得亏损近2.6亿元。数据显示,上市首日该公司市值高达216.56亿元,如今却只剩下68.44亿元,市值损失高达68.4%。

实际上,在平安证券保荐的项目中,上市以来市值损失超过60%的企业很多。世纪鼎利2011年、2012年净利润下滑53.33%和85.6%,其市值从上市首日的62亿元,减少至目前的20亿元,蒸发了67.6%;大金重工上市首日市值57.12亿元,如今只有19.13亿元,损失了66.7%。瑞凌股份、朗科科技等也存在类似情形。

收益处罚不对等 劣迹背后是利益驱动

一面是高额的承销保荐收入,一面是保荐的企业造假上市;一面是保荐机构赚得盆满体钵,一面是保荐项目业绩变脸、市值大幅缩水、股民苦不堪言。如何提高IPO造假的违法成本,让保荐收益与处罚风险“对等”,这是摆在中国证券市场面前的一大核心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证监会保荐信用监管数据显示,当前保荐代表人受到的最严厉的处罚便是撤销其保荐资格,比如胜景山河的保荐代表人林辉、周凌云;对保荐机构给予的最严厉处罚就是“3个月不受理保荐机构的推荐”。

2006年,因保荐人财富证券的失误,南岭民爆暂停发行。对此,证监会给予财富证券“3个月不受理保荐机构的推荐”的监管措施。这是证监会至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暂停”措施。

目前,证监会对保荐机构处以最多的是“出具警示函”,包括平安证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太平洋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爱建证券、广发证券在内的券商都受到过此等监管措施。当年胜景山河造假事件中,平安证券受到的“处罚”也仅限于此。

没有吊销保荐牌照,没有巨额罚款,甚至连较长时间的暂停审核都没有,这就是当前A股市场保荐制度的缺失。

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当前对上市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与其说是制止造假,不如说是鼓励纵容。”

与A股市场截然不同的是,类似万福生科这种IPO赤裸裸的保荐造假,在香港市场则处罚极其严格。

2012年4月中旬,香港证监会对保荐人兆丰资本处罚4200万港元,并撤销其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的牌照。

资料显示,兆丰资本遭重罚的原因在于其2009年保荐的洪良集团上市仅三个月零6天便因疑似账目问题被香港证监会勒令无限期停牌,直至法院另行颁令为止,这是港股市场最严重的新股事故。随后,香港高等法院强制冻结洪良IPO时向公众集资所得的净收款近10亿元,并介入调查。

最终,香港高等法院经调查发现,洪良在2009年12月14日发布的首次公开招股章程中,披露重大的虚假或误导性的资料,保荐人兆丰资本遭到严厉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底,香港证监会建议让IPO保荐人对其帮助上市的企业所陈述的虚假信息承担刑事责任,就责任而言则取决于相关保荐人“是否明知或罔顾后果地批准发出载有失实陈述(包括遗漏)的招股章程,而那些失实陈述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具重大负面影响”。

上述新规无疑将使香港的IPO流程向更加规范的市场看齐,将使其成为IPO最严格的市场之一。那么,A股市场能否效仿港股,祭出权利的大棒,对保荐造假企业上市的保荐机构予以最严厉的处罚呢?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陈艳婷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